90后两娃全职宝妈谈“年轻人为何不去聚会?”
上大学的时候,我才真正信主,之前的那些岁月都在打酱油,所以算起来,到目前为止,信主时长应有十几年了。信主深受我妈影响,从被她逼去聚会到自愿去教会,又经过了许多年。
长话短说,我妈喜欢读书,有一回她在菜市场跟菜贩聊天,问她们有没有一本怎么都读不完的书?有人劝她读《圣经》,这一读,全家信了主,期间经历了十年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才迎来现在的雨后彩虹。
因为各种原因,我换过两家教会,目前所在的教会我很喜欢,牧者按照圣经真理讲道,内容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弟兄姊妹也相处愉快,彼此相爱。这一聚就是九年,九年过去了,还是那群人,一半年轻一半年老。
我认为教会信徒群体是否年轻化,跟牧者是否年轻、年轻信徒群体比例多少有关。比如我们教会牧者是八零后,服侍的弟兄姊妹都是青年组,更容易吸引年轻慕道友或者信徒来教会。
反过来讲,年轻人不去教会,原因之一可能是牧者年纪偏大,讲道内容难以吸引年轻人,不能体会年轻人面临的时代困境和喜好。另外则是信徒们整体年龄偏大,本身圈子所限,认识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更别说带上年轻人一起上教会了。
以上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年轻人生存压力大,去教会聚会的主观意愿不强烈,以及宅男宅女文化盛行等占据大半原因。
我认识的一位弟兄,以前参与诗班服侍,结婚生子就没有去聚会了,因为他每个月有两万的贷款要还,债务的催逼让他不得不把时间花在努力赚钱上。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要求,所以赚钱谋生成了年轻人的首要任务。现行经济越来越萧条,许多行业倒闭,年轻人失去了工作,生存状况受到威胁和挑战时,他们更倾向于花时间保住工作而不是去教会听讲道。
恐惧将他们抓住了,失去了内心的平安。
越是失去内心的平静,年轻人就越会被虚拟游戏、短剧和短视频吸引。他们想以此转移对现实失望的注意力,在虚假的快感里放空自己,这导致他们本就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缩水,所以去教会聚会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
虚拟世界自我满足,现实世界逐不出户,网络购物有快递,吃饭送货有外卖,这样的生活进一步让年轻人桎梏在狭小的生活空间里。他们如同一个背着笨重壳的蜗牛,对探索这个世界充满了警惕,这样的警惕和不安,阻碍了他们去教会聚会的热情。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去教会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家境尚可,也非我自律,相反,靠先生薄薪养活一家四口,日子清贫得可以想象。也许正是因为缺乏,我才想要极力抓住神的应许,我们本就一无所有,信仰让我学会在缺乏中感恩。这就是信仰带给我的力量。
最后谈一下我对“年轻人不如老一辈信徒那样敬虔”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人是否敬虔,不在乎年龄,也不在乎阅历,而在乎他和神的关系。
当了一辈子不温不火的信徒,他的年纪可能很大,但不一定能活出敬虔的生命来。相反,一个单纯的孩子在信主的那一刻,愿意拿出仅有的五饼二鱼奉献给神,给我们做了敬虔的榜样。
总结以上,倘若希望更多年轻人来教会,牧者的讲道和服侍群体应该逐渐年轻化;其次,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提供工作援助,邀请他们来家里吃吃饭,为他们的生存环境祷告,感动他们的心,使他们愿意来教会寻求爱和温暖;最后,多组织一些年轻人的集体活动,缓解他们的婚恋压力,让他们心有所归。
(作者简介:90后,今年34岁,育有两娃,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担任过记者编辑、文案新媒体等宣传工作,后因生儿养女,自行中断职业生涯,目前全职带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海南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