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会相信“黑暗中世纪”?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处于黑暗时代,这是一个社会混乱、民生凋敝、科技落后、文化衰败的时期。可随着上世纪史学研究的发展,黑暗中世纪的面纱逐渐被褪去,人们看到这一时期也有辉煌的一面。
不可否认的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西欧因为蛮族入侵的原因,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以仅靠修道院抄写文献才得以保存,这一时期确实是个黑暗时代。
可中世纪的历史进程,并非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到查理曼大帝时代,西欧的社会经济开始得到复苏,文化得以发展,出现了“加洛林文化复兴”。西欧在文化、经济、民生、艺术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变,走出了黑暗时代。
到了12世纪,随着罗马教廷对西欧统治的建立与巩固,自上而下的圣统制使她成为欧洲社会巨大国际中心,构成各国之间的真正联系。从而整合了西欧各国的资源,推动了城镇建设和市场经贸交往,威尼斯、热那亚、巴黎、科隆等等城市开始出现。而大学的建立更是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建设,希腊、罗马文化在教会的整合下推陈出新,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虽然因为黑死病的爆发,让西欧的发展出现停滞与倒退,可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很快到来,终于形成了近代文明。而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文艺复兴其实是中世纪的第三次复兴,最终完成了文明的塑造。
可以说黑暗中世纪只是相对于近现代文明而言的,其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在黑暗中充满者亮光,孕育着近代文明的出现。不过在当前国内,多数人提到中世纪都是与黑暗相关的。甚至某位近代史研究的大咖,也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黑暗时代”。那么黑暗中世纪的概念是如何深入人心,以致对历史产生了误读?
黑暗中世纪观念的出现,从十五世纪就出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为了突出文艺复兴的价值,对中世纪采取了否定立场。而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学者继承这一理念,强调理性高于信仰,必然对中世纪做出否定的评价。还有的人为了构建希腊-罗马的乌托邦,而极力贬低中世纪成就,爱德华·吉本的名著多少就有这种倾向。而我们现代的历史教育,很多观点都来自于这些学者的构建,产生出黑暗中世纪的看法也不足为奇了。
而中国近代以来,饱受西方的侵略,加上科技文化落后于对方,民族自尊心遭到了伤害。而中国在唐宋时期的文明发展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高峰,远远高于中世纪时期的西方,这个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共识。这就让不少人找到某种心理平衡,在中西对比中不至于陷入自卑当中。因此有些人就会强化黑暗中世纪的概念,作为中华文明优越论的依据之一,这也是不少国人热衷于相信黑暗中世纪的原因了。
当时中国领先西方是事实,但没有必要就此黑化对方。因为即使肯定中世纪的成就,也不会有损唐宋的辉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农经济时代,世界各文明间的发展会有差距,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都不可能太高,不会出现工业文明时期那样强烈的反差。当时中国对于西方的领先,不会如晚清时期如此巨大。
黑化中世纪的人中,还有一个群体值得注意。那就是某些极端的新教徒。他们把宗教改革时期反天主教的理念极端化,通过黑化天主教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尤其是“时代论”的思想,更是把中世纪描绘成黑暗、堕落甚至属魔鬼的时代。
总之从纵向比较看,西欧中世纪不如近现代文明。从横向比较看,与当时的唐宋甚至阿拉伯都有差距。但除了早期外,其他年代谈不上黑暗时代,而是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近代文明出现的滥觞。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