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澳门马礼逊教堂

马礼逊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澳门少数的基督教徒而设, 而教堂则位于永久的墓园, 墓园中安放了五十个英国及美国人的墓碑, 而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门的国际商务及海军驻澳门的日子。这座细小的教堂以石建成,又被称“马礼逊小礼拜堂”, 教堂的兴建是为了纪念曾将圣经翻译成中文的传教士罗拔, 教堂的画窗上刻画了一本圣经的图案并写上<太初有道>的字样, 在圣檀的两旁, 分别放置纪念占士安迪葛及亨利马基臣的纪念碑。

马礼逊教堂位于东方基金会新会址边的永久墓园内。建于1822年, 曾于1922年重修, 是澳门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

教堂的门窗为别致的拱形设计,教堂门前亮着很有特色的小圆灯,教堂内只有十张长椅,教堂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以及两台长吊扇。教堂四周的环境清幽脱俗。

基督教在近代第一位来到中国的传道者乃是马礼逊牧师(Robert Morrison),他属英国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807年9月4日抵澳门,开始他在华的传教生涯。1813年7月4日其助手米怜(Willam Milne)抵澳。马礼逊于1814年7月16日在澳门为第一位中国新教基督徒蔡高施洗(蔡高乃是马礼逊牧师的华人助手蔡庐兴之弟,庐兴后于1822年接受马礼逊的施洗),1822年6月米怜死于马六甲,梁发(1816年11月3日于马六甲接受米怜的施洗)回中国,1823年12月马礼逊牧师按手封梁发为宣教士。马礼逊牧师在澳门的宗教活动,基本上可代表着基督教新教和英国伦敦传道会在中国传教的初期所获得的重大成就。马礼逊牧师曾在澳门翻译《圣经》,主张以“浅白及简易文字”将新旧约译成中文,这是一个最大的成果。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