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尝谈现今农村与基督教的丧事

农村教会
农村教会

一、引言

基督教进入中国已有一段历史,确切考据从唐朝景教开始,基督教一直不断地与中国这块土地相互磨合,互相理解,并且到如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至今日在中国的土地上,随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实行,基督教也正式进入发展时期,国家对宗教有了更实事求是的认识,鼓励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1]所以,基督教也力求在社会和国家中发挥作用,积极使基督教教义更好的带领信众爱国爱教。

在此大前提下,无论一线城市还是农村乡镇,基督教的身影已屡见不鲜。在农村乡镇的基督教,其传播和发展更是受到了传统习俗的影响和碰撞,在一线城市中,大众的接纳能力和受教育能力普遍比乡镇更加的容易,而其造成的结果是农村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更要考虑其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在农村中,普遍认为生老病死是大事,所以农村的丧葬习俗以及对死亡的认知和基督教对丧葬、死亡的认知是需要求理解的。

二、农村丧葬

在农村的丧葬中许多的礼仪和习俗背后都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而中国农村的丧葬文化同样深受中国多元文化的影响,每个习俗的背后能够看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从三方面来简述农村丧葬习俗。

(一)敬鬼神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敬鬼神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存在,在早期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文化上就已经产生了多元化的倾向。这些文化和思想则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先秦时期最后的夏商周是一个神话的年代。对于神话的认识起源自更早的原始时代;原始时代几乎是由神话和传说统治着人的生活。原始时代的认知是由神话和神灵构成,比较突出的表现为祭祀、图腾等。当时的认知是一种对于神话、传说、天地、自然的一种敬畏的心情而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继而在自然中有了人类英雄的诞生。起初,人的思想和文化是和“自然”、“传说”互相渗透的,对于自然认识就是对于神的认识,并没有把自然和神分开来看待,而是一并等同。也就是说,当时还没有出现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人”隐于自然之后。人只看到了自然,而并没有看清楚“人”自身。[2]这也是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在现今的农村丧葬习俗中带出了鬼神这样的概念。因而,农村丧葬习俗中在根源上存在着鬼神的概念。这也是为何会有风光大葬和热闹送行等一系列习俗的原因,所送的是去世者的鬼魂。

另一方面丧葬是关于死亡的事情,这也是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再加上前文所述农村中普遍会有慎重的鬼神观念,人的心理就会感到恐惧,因而在农村丧葬的认知中会有做不好得罪了鬼神,招来活着之人不幸的说法。这是原始宗教所中对鬼神的概念给农村丧葬所带来的影响。

(二)敬祖先

在中国农村的丧葬习俗中敬祖的思想就不得不看一下清朝的儒家,在清朝时期的儒家看来:敬奉祖先是大事,敬祖事天的意义在于:①孝为百行之源,对于活的父母,应当孝,对于死去的祖宗,也当孝顺。[3]祭拜祖先乃报本返始慎终追远,以孝亲精神承载孔孟之道,又藉此联络血缘,如果不祭祖,或于丧葬不合“礼”,则断然背上不孝的名声,于传统士人群体中被排除出去。②在祭司祖宗的同时,会进行祈祷和感恩,在《礼记·祭礼》中记载“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其中也带有了生者对死者的追悼和对祖宗的感恩之情。③祭祖之时,需要跪拜,在礼节上的尊重。④在儒家的认知当中,敬祖是一种可敬的行为。“大报本返始也”,不忘自己的生命源头并推重(大)之,对上帝和祖先感恩戴德[4]。⑤敬祖是文明德行的体现,其中更带有巩固政治,统一民族的认知的作用。

因此农村丧葬的习俗就出现了守灵和哭丧等一系列的习俗,这些习俗是以家族为单位,一个重要的纽带就是血缘和亲戚关系,如若家属没有进行此习俗,很多都会被定义为不孝或者不懂礼数。在此基础上,农村丧葬习俗上里是带着敬奉祖先的儒家思想,若不敬奉则为不孝,则为数典忘祖。这是农村丧葬习俗受到儒家敬祖事天的影响。

(三)佑活人

农村丧葬的习俗中还掺杂了活着之人的感情,许多情况下对于死去之人,加杂了一种能保佑和庇护活着之人的想法,由佛家所倡导的因果报应说已经深入的影响到了农村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着生前,也影响着死后。农村的很多丧葬习俗都是伴随着要风光大葬以达到使死者灵魂的安息,也能够使死去之人的灵魂能保佑活人。所以农村认知中多有祖上积德的说法:是死去的祖宗护佑一家人平安和富贵。这认知同样来源于佛教因果报应的理念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死去之人的积德不仅能使自己死后善终,更能福泽后代。

当此认知在农村流传后。产生一种想法:死去之人能否保佑人就看活着之人的情况来定,所以农村丧葬后产生的上香上坟,祭拜祖宗和长者的牌位,摆桌敬奉死人等一系列习俗随之产生,如若不去进行此习俗则会使死去之人的灵魂不满,使其灵魂无法安息,极可能遭到报应,而这报应就是发生在活着之人身上;而活着的人也抱有进行此习俗以达到平安、富贵、被逝者保佑的想法。

三、基督教丧葬

基督教的丧葬习俗不像普遍的农村丧葬习俗那样被多方面影响,因为基督教的丧葬方式是由基督教的文话思想所影响;其方式可能各个地方有所不同,但基督教对于死亡和死去之人还有丧葬的认知和态度大同小异,接下来同样也是从三个方面简述基督教丧葬背后的基督教所持有的理念。

(一)记念

在基督教的丧葬中,信徒去世所进行的礼仪被称为丧事礼拜,而一个丧事礼拜的进行有两个前提条件:①需要尊重死者的信仰②死者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因为基督教丧事礼拜是否要进行并不是全部由基督教一方决定,应当尊重和征求死者生前的遗愿以及其家属的意见,如若一方无法达到,则有待考虑是否进行此丧事礼拜。所以在基督教中有临终关怀和丧事礼拜两大块。

在临终关怀中,不仅能了解到逝者的生平和情况,更能够明白逝者是否希望并愿意按照教会中丧事礼拜进行丧葬。而临终关怀也是对教会中基督的爱的实践,是道德的弘扬,是对人心灵的深度关怀,也是基督教的美好见证,教会通过这一关怀来荣耀主。[5]也是肯定和记念逝去者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基督教丧葬中对于逝者的记念和看重。

进行丧事礼拜的程序前也要征求家属是否愿意按照教会的丧事礼拜进行丧葬。这也是对家属的尊重和记念,因为在基督教的认知中,不仅逝者的想法要顾及,更是活着之人的想法也要考虑,当家属无法接纳教会中的丧事礼拜,则尊重家属的选择,而能够接纳教会的丧事礼拜则是用心做好。

总而言之,在基督教的丧葬中记念的不仅是逝者,同样也有活着之人。

(二)荣耀

农村普遍的丧葬中,对于死者的去世抱有的态度是惋惜和悲伤;但基督教的丧事礼拜中还有一种情绪:那就是鼓励和自豪;这情绪是对逝者生前的肯定,也是对逝者生前所留下榜样的追寻,而基督教十分看重榜样,对于信徒的要求是在正确的信仰认识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这样才能实现信徒对教会,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因而,在基督教的丧葬中,对逝者的品性和信仰的见证是极其看重和肯定的。

圣经中希伯来书12章1节记载“所以,我们既有这许多见证人如云彩围绕我们,就该卸下各样重担和紧紧缠累的罪,以坚忍的心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那许多的见证如云彩围绕我们,鼓励我们更好的奔前面的人生路。这见证之人中包含逝者所留下生活、社会、信仰中的榜样,鼓励和安慰活着之人。

由此,可看出逝者是荣耀和敬重的,因为其身上的闪光点和榜样被活着之人看到和肯定。

(三)盼望

在基督教的丧事礼拜中,一方面对其逝者留下的榜样和见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其家属亲友。通常丧事中,活着之人对其逝者所抱有悲痛和不舍的情绪常常会伴随许久,在生活和精神上极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创伤。而基督教对丧事的进行也考虑到了活着之人的感受,在其陪伴和安慰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对丧事的认知同样夹杂了对活着之人的感受,劝慰和安抚将来在基督的永恒国度中再相见。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7节中记载“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和主永远同在了,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圣经中教导基督教应当用这样的盼望教导活着之人。

在丧事礼拜上,基督教同样陪伴活着之人,将盼望和希望带给他们,用圣经的教导来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和影响,使之更好的的生活。而往往这样的陪伴和安慰经常能将活着之人的注意力从悲痛、不舍中转移出来,进而能减少其创伤。

四、两者相遇

当农村丧葬和基督教的丧事两者在中国的农村土地上同时进行时,两者之间肯定有其接壤或者影响的地方。因为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认识和接纳,两者的相遇已经是定局,并且是不可抗拒的相遇。而当两者相遇时有其不同点和互相影响的地方。

(一)习俗

农村丧葬的普遍习俗都来源于以上敬鬼神、敬奉祖先和保佑活人三个方面的影响,而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基督教的丧事礼拜进入并且发生了相遇,由于基督教自成一派的丧事礼拜风格,在习俗上的抗拒和不理解是发生最多的。无论农村丧葬习俗受到来自哪里的影响,但总的许多农村大众认为基督教的丧事礼仪过于简单。但是农村丧葬在现今的发展中出现了求热闹、铺张浪费等不良影响,从而扭曲文化、失去了本质意义。因为农村丧葬习俗慢慢在风光大葬的发展路上演变成热闹、歌舞和攀比酒席,失去了对逝者的尊重和丧葬的原本意义。在基督教的丧事中,比如炮仗、无度的筵席、歌舞等不良习俗都纷纷取消。留下默哀、铜管乐队吹丧曲、还有简述逝者生前榜样等习俗。

在此情况下基督教的丧事礼拜倒是能很好的改善其不良风气,以达到农村丧葬的文明和价值。因为两者相遇,不仅能起到互相参照的作用,也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在这样的互相监督和互相参照下,农村丧葬的文明建设极有可能往优良方向发展。

(二)误解

在基督教丧事礼拜和农村文化相遇时,不仅有互相监督和参照的作用。同样也有其不一样和误解的地方。

1.否定人的价值

在基督教丧事礼拜中,在进行时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基督教丧事上只讲神,而不关心逝者和人。其原因归结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相对于儒、释、道要短一点,虽说现在基督教的普及程度很广,但由于其传播时间上相对短一点,造成了对基督教的理解和认知还不是非常的全面和深入。在葬事的理念上就常常被人误会为不重视死者,不尊重死者,因为基督教的丧事礼拜对于信徒而言是荣耀的见证和榜样,所以在举行丧事礼拜时,会常讲起逝者的信仰见证。如此一来,本人误解为基督教“没良心”。常被误认为否定人的价值,而去肯定教义中神的价值,其实不然。

但是在基督教的理念中,人在宇宙万物的主宰面前是算不得什么的,但是即使人是这样的渺小,主还是眷顾他,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也就是说,人在主面前应该是谦卑顺服的,但并不降低人应有的价值和崇高地位。[6]这样的误解是可以通过时间来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能够看到基督教的全貌和对人价值的肯定。

2.冲淡家庭的纽带

同样在基督教丧事礼拜当中,普遍人认为基督教丧事礼拜的从简也代表了丧葬中的亲属关系和社会互动削弱,是对农村丧事结构的改革,农村丧葬是以以教会为主的丧事礼拜将替代原先以血亲为主的农村丧葬。而这一点也会让大众对基督教教徒产生“六亲不认”的误解,而对该教敬而远之。

但在基督教的教导和劝勉中,就有孝敬父母的教导,基督对于家庭的认知并不停留在礼仪和习俗上,而是更加看重活着之时对家庭和家人的重视和关心。而在丧事礼拜上,基督教并没有取缔默哀礼仪,而是更加注重死者亲人的默哀。邀请直系亲属和邻舍朋友为死者默哀。

所以,种种基督教的丧事礼拜的礼仪表明基督教对家庭等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看重。而非是“没良心”、“六亲不认”。而是用新的理念诠释了血亲和社会关系。

(三)影响

基督教在农村地区的传播不仅折射该地区发生的深刻变化,也体现出基督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对农村习俗特别是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尝试从三方面简述基督教信仰在农村的影响:

1.增添色彩

为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在基督的临终关怀了理念当中,农村的许多孤寡老人和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人深感其影响,在其老年生活中,不在是孤寡老人,而是有基督教的关心和陪伴,在农村基督教中对老人的关心和临终关怀是十分看重的。能增添其生活的色彩,极大的减少孤独感。

2.文化价值

极大地影响了当地老年人的丧葬观念,既而影响到其他群体;中国文化本来就多元化,文化丰富多彩才能创造价值,单一的农村丧葬文化极容易走极端和扭曲,当基督教的丧事礼拜理念进入农村时,两者互相尊重,基督教在本土化上走进农村,也能极大的抵制负面文化和扭曲文化的产生。

3.社会价值

有教会为依托,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也放下了对丧事的后顾之忧,可以安享晚年,为子女也减轻了负担。在基督教的丧事礼拜中,当亲属和逝者愿意和托付给基督教来举办丧事时,那么其中的细节、礼仪、程序、安排则是由教会进行帮助和说明,这样极大的减轻了逝者亲属的压力和负担。

五、总结

基督教的丧事礼拜在农村的影响随着基督教传播而越来越大,但是在这影响当中,不免有文化和思想上的不同,更是在农村的影响极大。但是无论在习俗和思想理念上,总归是在农村土地上传播和发展,而基督教的丧事礼拜也应当融入本土,适合当地,在信仰上有见证,在农村本地有影响,争取积极正面的影响,在文化和社会上做美好榜样,这才是扎根中国大地。

注释:

[1] 顾梦飞:“发挥基督教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自《神学思想建设论文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05年,第59页

[2]  晁福林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第32页。

[3]  张西平、卓新平著:《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第416页。

[4] 田童心著:《儒家基督徒神学 儒家神学的二次重建》,America:ACADEMIC PRESS CORPORATION,2012,第10页。

[5] 肖安平:“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实践探析”,载自《金陵神学志2014年第二期 总第99期》,金陵协和神学院编印,2014年6月,第34页。

[6]  徐如雷:“《圣经》是否定人的价值?”,载自《金陵神学文选[一]1952-1992》,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2017年5月第二版,156页

原文:尝谈现今农村与基督教的丧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