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堂巡礼:北京海淀堂

在中国北京著名的科技园中关村附近,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她就是赫赫有名的海淀堂。

海淀堂原来是由公理会在1915年创立的,最早只是一间普通的布道所。但由于地处北平,很快就与当时著名的燕京大学建立了联系。1922年由燕京大学宗教系毕业生祁国栋先生来到这所布道所侍奉,并于两年后成为这里的负责人。

1927年成立布道所建立董事会,设董事12人。由于福音广传,信徒日益增多,教会于是有了修建新堂的想法。1933年经过多方筹集,开始了教堂的修建,并于是年六月落成。祁国栋为首任牧师,当时有信徒500多人,成为北平西北地区最大的教会。

在民国时期,海淀堂除了传福音、牧养信徒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业。她们在1929年创办了培元小学,13年后又增设初中部。1932年,为了解决当地妇女就业难的问题,海淀堂与燕京大学妇孺救济会联合开设培元、培德、培善三个挑花厂,让200多位姐妹得以自食其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此外,海淀堂还设立养老院和妇产医院等等慈善机构,免费为当地民众服务。因着海淀堂为光为盐的举动,日益得到周边民众的认可,成为一盏金灯台。

19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海淀堂停止了聚会。直到1984年宗教政策落实,教产归还教堂,并于1985年5月12日海淀堂正式复堂。根据记载:复堂后不久“15日成立了‘自治、自养、自传’的筹备小组,由信徒中推选成员10人,由于新粒牧师任组长。至今这个小组仍以‘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作为方向,引领信徒。当时聚会不足百人,且大都是些老年信徒,中青年极少。在牧师与信徒的共同努力下,海淀堂设立了制度、清理了环境,成立了唱诗班。又相继设立了售书处、卫生室、食堂等。”

2007年,由于信徒不断增加以及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海淀堂还是新堂修建工程。新堂由德国GMP公司设计,北京中关村文化发展公司、北京新兴建筑集团开发施工,充满了现代主义的风格。这座充满着重于现代设计理念的教堂,将聚会场所和办公区融为一体,突出环境与功能的协调。在造型上,由193根洁白的立柱围合而成,寓意挪亚方舟,又象征教会的合一,同时,也让人联想为一卷打开的圣经。教堂的钟楼高48米,顶层安置三座铜钟,预备在每一个主内重大节日和每一堂主日礼拜开始时敲响。

教堂建筑在与中关村文化中心南立面媒体幕墙建立视野联系的同时,又于沿街一侧塑造了生动的外部空间。方案的中心概念在于,通过一个自由而流畅的形体将教堂与周边的商业建筑拉开距离,从而强调其特殊的身份。教堂的主入口位于西北面。从这里人们可到达一座朝向西面的附属小教堂以及连接建筑各层的楼梯和电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