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里的一次旅行——访重庆教会

我是一名80后传道人,2011年从神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一间基层教会事奉近八年,但后来因着一些环境,生命和事奉曾出现了泛力和疲惫,以至于辞去了教会的工作,产生不愿继续专职事奉主的想法。然而,几个月下来,每当想起基督的呼召,心灵在主前难以平静。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到了重庆市基督教两会李大军牧师传来的一个信息,重新挑旺了我向主奉献的心志,于是应邀奔赴重庆市铜梁教会,开始了一次短暂的旅行。

重庆的铜梁是个历史悠久弥长、文化底蕴深厚、环境宜居的美丽城市。它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承接点。铜梁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几千年以来,无数名人巧匠为这座城市梳点着妆容,它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的故乡,又是蜚声中外铜梁龙的发祥地。

铜梁区现有八个开放的基督教会堂点,经常参加公共崇拜的信徒达三千人以上,其中不同礼仪的教堂有七处。为了积极创建和谐教堂,使教会在基督里合而为一,2008年2月29日,铜梁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成立,李大军牧师在重庆市两会身肩《天韵》责任编辑,受托兼任铜梁区灵恩堂主任牧师并当选区爱国会主任。经过多年努力,在李牧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三自爱国委员会这一桥梁的引导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义工培训和圣工的拓展,加强教会自身建设,使广大信徒信仰更纯正、生活更敬虔,各教会以灵恩堂为核心实现了联合礼拜,向世人展现了弟兄和睦同居的荣美见证。

今年5月,我到铜梁教会走访,期间同几个教会堂点的同工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在出发之前,我和家人一起为这次行程祷告了很久。一到重庆,在市区小什字地铁口见到接我的李大军牧师,一见便觉得十分亲切,交流起来让人轻松愉悦,同时又具有牧者的慈祥与睿智。到达铜梁已是晚饭时间,当天见到了胡颂娇传道、陈弟兄、何姊妹、李姨,后来又认识了区爱国会的刘超长老、秘书长罗元群姊妹和胡仁可弟兄等同工。刚一见面,同工们无需介绍就热情地招呼“崔传道”,这让我倍感亲切,深知大家都已在祷告中记念彼此,主抹去了初见的陌生感。

我是在晚饭时间到达铜梁的,好客的李牧师和胡传道安排第一件事自然是用餐。在餐桌旁,肢体们并不仅仅分享食物,更重要的是谈教会事工。在牧者和同工们的精心筹备下,工作餐收获了爱筵的效果,谈笑风生间相互释放着主恩主爱,真诚的沟通让不同礼仪的同工在基督里更加合一,彼此相爱。那一刻,看到的是大家在基督里的生命俊美,内心洋溢着喜乐,就像巴蜀宜人的风光,着实令人觉得舒服自在。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主耶稣曾经在宴席中显出的荣耀,并向众人宣讲天国真理的甜蜜。

当然,每一间教会都会存在问题,因为我们的新生命还不够成熟,关键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与李牧师相处的两天,形影不离,经常看到他通过面谈或电话或微信处理教会事务,化解信徒的困惑,弥合嫌隙,解答信徒疑难。正如李牧师一直勉励年轻教牧同工时所说的那句话,他说:“作为一个牧者,重要的是柔和谦卑,因为主耶稣就是这样的。”他这样说也这样做的,李牧师以身作则成为众同工的榜样。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他以牧者的心胸担当众人的软弱,遮盖他人的不足,耐心教导,循序渐进,即宽宏严谨,又温和而刚强。在李牧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从主耶稣来的爱、接纳与信任,是效法基督展开双臂的那种生命。

临别前,在去重庆火车站的路上,李大军牧师对我和胡颂娇传道讲:“在年轻教牧同工刚走进禾场时,我要给他们打打‘预防针’。主要是四点:(一)办教会的立场要鲜明,要学习并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坚持三自原则办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二)教牧人员与骨干义工要手洁心清,不能接受任何信徒私下赠与的财物; (三)男女关系要特别谨慎,注意教牧人员的自身形象见证; (四)侍奉上要柔和谦卑,服从教会和组织团体的安排。”

我对这“预防针”的理解,这既是对年轻教牧同工的珍惜,也是为教会谨慎,为神的家警醒守望,就像使徒保罗在劝勉以弗所众长老时所说的,他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20:28)教牧同工如此践行,实乃教会之福!若能齐心协力,何愁福音不旺!

我回到家后,脑海里一直回想着在铜梁的两天旅程,李大军牧师忠心侍主的见证更是印刻在记忆中,成为我再次踏入禾场的激励与感召。对于我,这次铜梁之行成为了一次基督里的生命之旅,久久不能忘怀。重庆的铜梁区虽然风光宜人,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并非城市的美景,而是教会的佳美见证,她呈现出了基督里的丰盛与和美。虽然行程只有短短的两天,却把基督里的思念带回了家,这是一份长久的基督里的深情厚谊!

我祈祷:“2019年重庆铜梁之行,成为我生命侍奉重新得力的启航之帆,成为我和我家再次献于基督的立约之坛。求主加添我侍奉的力量!阿们!”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