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牧师传奇》连载之二十六——亲历神迹

编者按:《牧师传奇》是广东教会一位牧者所写的人物传记,传记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外公孙溥俊老牧师一生中发生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感人故事,再现了老一辈牧者忠于上主、忠于信仰、甘心舍己、乐于奉献的精神。愿上帝藉着前辈牧者的见证,激励更多年轻同工追随主耶稣的脚踪,勤做主工,忠勇向前……

“他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与神迹、奇事,领我们出了埃及。”——申命记26:8

亲历神迹

摆过满月酒,也该给孩子取个正式的名字了,总不能老这样“宝宝,宝宝”的叫吧,再说也该上户口了。于是,姥爷召集全家上下两院老少议员,一起坐下来商量取名字的事。

给孩子取名字,当然是母亲最有发言权:“我也不奢望这孩子将来能挣多少钱,当多大官,只要他一生平平凡凡,平平安安就够了,不如就叫谢凡'吧”。“谢烦?你儿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每晚哭闹个不停,全家轮流抱也不得安宁,你还嫌他不够“烦”啊”?老舅(东北俗语,把最小的舅舅,姨,姑姑,叔叔都称为老舅,老姨,老姑,老叔) 插嘴道。“没文化,人家是平凡的凡好不好”?四姨斜了老舅一眼,接着说:“要依我,就取个“亮字,长得漂亮,做事敞亮,一生亮亮堂堂,十全十美”。三姨是我家的第三代大学生,文采出众,取的名字也很有深意:“叫“家树”如何?文雅,好记,还有深意:将来成为咱们家的顶梁之柱”。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姥爷,征询他的意见,可姥爷笑眯眯的说:“都好,都好。”并不置可否,这事也就不了而了之了。

为了祝贺曾孙满月,太姥姥特地从北京寄来一个桦皮悠车 (摇篮)。据说这悠车是内蒙古的鄂伦春族能工巧匠所制,是出口赚外快的,太姥姥托了好多关系才买到的。躺在精致的悠车里,盖着新做的小棉被,闻着淡淡的桦皮幽香,耳畔萦绕着姥姥“悠悠扎,巴布扎,小阿哥,快睡吧”的满族摇篮曲,孩子幸福满满的合上了小眼睛,不曾想,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的向他走来……

三个月后的一个午后,姥姥在八仙桌前赶制新棉袄,孩子在炕上睡觉,一切都那么宁静,和平时没什么不一样。东北俗语:三翻六坐七挪八爬。意思是说三四个月的孩子已经会翻身了。孩子醒来后,三翻两翻 就到了炕沿边,再一翻,竟一头栽到了炕下……

姥姥听到“扑通”一声,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回头一看,只见孩子躺在炕沿下,小手小脚不停挣扎,后脑下是一滩殷红的血迹……姥姥吓坏了,抱起孩子跌跌撞撞向医院奔去……

经查,孩子颅腔内出血,而且血液已经凝结成块,必须开颅取出血块。可是四个月大的孩子,做开颅手术成功的机率只有20%,哪个医生敢接呢?在一番互相指责和自责之后,大家又把 征询的目光投向了姥爷,握着诊断书,异常坚强的姥爷此时却老泪长流,他沉吟片刻,拳头一捏:“交给主吧。”接着,姥爷跪在病床前开始祷告。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主,谁也无能为力了,于是,一家人都跪在病床四周开始了通宵祷告。事后姥爷说:“其实我们一晚上的祷告只有一句话: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爱子,怜悯我们”。

晚上12点多,先是两个舅舅熬不住了,拖着僵硬的双腿到走廊的长椅上休息了,接着,三姨四姨都先后体力不支退了下来,最后,只剩姥姥姥爷和妈妈还在坚持。天快亮时,又困又乏,三人都已经半昏迷了。忽然,一阵响亮的啼哭声 传来,姥爷一激灵,顿时清醒了。已经跪了一夜,姥爷一起身竟然不由自主地仆倒在地。他马上爬起来,抱着孩子,三步一趔趄地向医生值班室跑去……

一系列的检查下来,结果令人震惊:血块消失了。主治医生说:“我从医40年,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怎么会这样?所有的猜测,所有的科学论证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神是拉法耶和华(医治的上帝),生死都在他手中掌权。

经过这一场“大难”,姥爷最后决定给孩子取名“恩泽”,既要记住上帝在危难中所施的恩泽,也含有祝福孩子永享上帝恩泽之意(此后,姥爷的另两个外孙分别取名“恩溢”“恩沐”)。

注:本文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牧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