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新加坡周贤正主教于2018博鳌宗教分论坛谈“包容” 鼓励每个宗教文化群体回到经典的根本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来自世界各国的20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其中,在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海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和省佛教协会承办的“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中,新加坡圣公会荣休主教周贤正代表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发言。他指出,宗教不是一种个人、私人的喜好,其实包含的是一种责任;他还鼓励每一个宗教文化群体要有谦卑跟勇气回到经典的根本。

据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官网消息,在4月11日举行的以“行愿大千,心手相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的宗教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大和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天台山桐柏宫主持张高澄道长,圣公会环南教会前主席、新加坡圣公会荣休主教周贤正,分别代表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宗教领袖展开对话。

周贤正主教表示,十多年前,他参加过瑞士的达沃斯论坛中关于宗教的分论坛。“我们亚洲除了在经济、文化方面要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外,宗教这个领域也一定要提升。这个提升不是说要去创造新的神学经典,而是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提升亚洲的宗教文化,彼此加强学习交流,在不同的领域发挥我们的长处。”他认为,宗教这条线不只是一个旁题、副题,迟早是一个正题。宗教不是一种个人、私人的喜好,其实包含的是一种责任。

对于宗教的包容性,周主教认为,包容的观念有不同的层次,一种包容是我不得不接受大家,还有一种包容是圣经里谈的,包容并不是你喜欢不喜欢,上帝造人就是义,这个“义”的观念很特殊。圣经里面不分贵贱不分男女,大家都要包容,包容是一种责任。

周主教还认为,基督教其实不是西方的,基督教只有一本经,回到圣经的根本,是一种身份的问题、责任的问题。整本圣经谈到智慧的文献比谈神学更多,我们应该找回这种智慧。他指出,新加坡周围面对宗教矛盾,在那样的环境当中谈包容是不容易的,但还是要做,其中一点就是鼓励每一个宗教文化群体要有谦卑跟勇气回到经典的根本,因为历史过程当中掺杂了很多东西,包括宗教被政治化和极端化。

4月10日下午,在媒体见面会上,周贤正主教回答了海口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记者问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得来的,但是现在很多民众对宗教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修道念佛就可以得来美好的生活,我想请三位分别阐释一下,如何来正确引导民众信仰宗教,或者如何纠正民众心中错误的观念?”

对此,周主教表示,很多宗教开始的时候很简朴,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你所适应的社会不一定跟你信仰的本质有直接关系。年轻人在这个时代需要真诚,他不仅需要听你讲,还要看你的这个宗教的修行怎样与生活结合。所以这个议题对我们宗教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要能够还原信仰最根本的初衷,对信仰有一种谦卑、自信的把握。

《北京青年报》记者还问道:“新加坡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佛寺的隔壁可能就有基督教堂,各宗教的信众都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着各自的信仰。我想请周贤正主教谈谈,新加坡在多宗教融汇方面,有何值得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呢?”

周主教分享,他相信每个宗教都有共同的经典,本质上大家都能找到共通处。说起多宗教融汇,如果是在新加坡的五六十年代,那是绝不敢说和平共处的。多宗教融汇的路我们一直在走,永远难以达到完美。新加坡宗教环境的今天,是经过很多痛苦经验才达到这样的,所以我们非常谨慎,不只是我们这一代,还要对下一代建立这种互信,传递下去。

据悉,博鳌亚洲论坛于2015年首次开设宗教板块论坛,三年来,“促进宗教文化交流融合,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直是宗教论坛“行愿大千”的主旨所在。

周贤正主教简介:他于1991年到1999年期间担任新加坡三一神学院院长;2000到2012年担任圣公会新加坡教区主教;2006年——2012年期间为圣公会东南亚教省大主教。周主教于南洋大学主修政府与公共行政及国际政治。之后获得谢菲尔德大学旧约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他极力推动新加坡与区域 (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越南) 的神学教育战略发展关系。近年专注精读圣经核心文本寻回其原始根基,并于跨越 “中国-东南亚-埃及” 古文明廊道讲解 “西奈相遇“ 对文明及信仰的蕴含价值。2013年被南洋大学选为“卓越校友” 。2014年,谢菲尔德大学授予其荣誉文学博士。

周主教在担任圣公会新加坡教区主教期间,一直推动和支持着联合圣经公会(UBS)事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中新教会的交往,并在近年来搭建起中国教会与东南亚及非洲教会之间的友谊桥梁。他于1999年卸下新加坡三一神学院院长职务,2012年卸下圣公会新加坡教区大主教职务,尽管已荣休,仍继续活跃于国际性的教会事工联结上。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