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甘小二:电影是我对神真实的体验(下)

编者语:在上篇中,小二谈了信仰在电影中的行进。下篇中,小二吐露了拍摄过程的艰难,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电影所表现的。

内在的力量

福音时报:在拍摄电影过程中,您觉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小二:03年釜山电影节上,有观众问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说是内在的力量。时过6年,内在力量仍是我最大的困难。

记得拍《山清水秀》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人来演传教士和校长。当时所在的村子很小,没有几户人家,青壮年又全部在外打工,只剩下了老人小孩,我们剧组在那里的人,除了摄影,已经全部用了:录音师特别不愿意演戏,可也让他演了警察;我妻子当时来探望我们,在我们那儿住了一宿,也让她演了一个角色。我们找了很多主内机构,也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愿意过来,而且给出的理由是很冠冕堂皇的:“我们祷告了,没有这个感动。”在这个时候,你要靠什么再去找演员?人在那时是很容易崩溃的,这时真需要一个内在力量来支持你。

广东当时是夏天,我们天天都在那种环境下拍摄,大家吃了很多苦,有两个女孩子被当地一种非常毒的蚊子或虫子(当地人也说不清楚是什么)给叮了,开始只是脖子腐烂一点,但是第二天已经是一大片了,感染得特别快,在当地找不到医治的方式,我们只能找小车把这两个女孩子送回城市。拍摄电影肯定是有困难的,方方面面都是问题,但与这些困难相比,最大的问题还是你内在力量的问题,你内在的力量是不是够强大。

拍《山清水秀》的时候,我祷告了很多,祷告至少让我的情绪能够平静。后来来了一个温弟兄演传教士,在影片最后阶段的时候,很多剧组人员脾气很糟糕,他帮我们平息了一些事情。遇到两个人吵起来的时候,他就在那儿祷告,求神来平息他们。

福音时报:遇到那么多艰难,是什么激励着您让您一直走下去呢?

小二: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找到一些价值和意义。基辛格在《白宫岁月》中写到,“一个国家到了一个时期,就好像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本来很宽广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很狭窄了。”小的时候问你,你要做什么,你可能一会儿说,要做科学家,要做医生,一会儿又说要做艺术家。但长大之后,你发现你什么也做不了,你只能做一个什么也不是的人。在这样的时候,你总要为自己找到什么。拍《山清水秀》、《举自尘土》的时候,因为是宗教题材,当然会有担心和忧虑。后来也有人问我,这是不是一种勇气。我说,农民种地难道不需要勇气吗?你看,锄了一天的地,你觉得你干了很多活儿,但是往前一看,还有一大片需要锄,什么时候才能锄到头呢?在勇气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干任何一个行当都需要。坚持比放弃更容易,放弃比坚持更困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在世的时候你可以去做的事。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就是有个追求也挺好啊。

而信仰之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强烈的原因是因为假如没有信仰,我的影片我完全不会拍,我完全不会拍东西,不知道该拍些什么。但也不是说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拍电影。如果大家有志于去拍电影,不管是拍信仰的还是世俗的,都要对自己有一些基本的专业训练。

艺术的解读

福音时报:信仰对您的电影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小二:信主之前我没有什么创作,所以无从对比;假如算上那些短片,应该说是比较糟糕的。当然不是说信主的人才能拍好电影,很多好电影就是不信主的人拍的。但从我个人看电影的角度来说,信仰帮助我看懂了好多电影。假如没有信仰耶稣,或者说,你不了解基督教的背景,有很多影片的最深意义对你来说是关闭的。如果你了解了基督教信仰,又受过观影训练,那这最深层的意义才是开放的。这种影片确实给观众提出了要求,但它同时存在一个宽容,就算你没有基督教信仰,你不了解它,你也可以看到一些东西得到满足。

比如说伯格曼1961年的电影《冬日之光》,里面有一个牧师叫多马,有一个信徒叫约拿。约拿因为中国人要造原子弹,因此陷入了忧郁症,约拿来找多马,希望牧师能解决他的问题。但是牧师的个人私生活正让他深深地怀疑神:“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如果你不懂圣经,如果你不知道约拿和尼尼微,不知道多马对耶稣复活的怀疑,不知道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耶稣所承受的和神在灵里分开的强烈痛楚,是无法看明白的。我知道包括电影界的专业人士,绝大多数人对这部影片是不明白的。

再比如《基督的最后诱惑》这本书,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当时觉得他写的乱七八糟。但当我信仰之后再看,发现这本书写的太棒了。我特别喜欢这个作者(卡赞扎基斯,希腊作家),因为他很真实。他把自己一些生命的真实体验放进了耶稣的故事里。比如他在书中写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不是升天了,而是下了十字架,到了玛利亚和马大那里,生了几个孩子,躺在自家房子里等候终老,后来犹大过来,骂他“叛徒!”,因为耶稣本来是要上十架代赎人的罪,可是他却在临刑时退缩了,经不住诱惑逃走了。这里面其实是作者对他个人生活的写照,就像他在《基督的最后诱惑》前言中谈到这本书是“每一个痛苦挣扎的人的自白”。他用生命来追随过很多东西,比如共产主义,1957年还曾访问中国,归途在广州误种天花,病死德国。这本书里,他知道了自己一生中有无数次逃避,书中的耶稣其实就是他自己。真正的耶稣勇敢地背负了人类的十字架,胜过了痛苦、诱惑和死亡,为挣扎的人们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典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更加懂得如何追随耶稣那步步滴血的生命历程。

与卡赞扎基斯面对生命的诚实勇气相比,我肯定是法利赛人。我一生之中,有无数次的逃避、犯罪,但是,我可能会给自己找出一些理由,例如我需要做工作挣钱等等。而当我死去的时候,不知情的大家可能会称赞我,“这个弟兄一生很爱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面对自己就是诚实与否,勇敢与否的问题。

解读《基督的最后诱惑》之类的作品不是靠对圣经的熟悉程度,因为这是谈一个人和神的关系的问题,它是一个艺术作品,用它来表现自己和神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很伟大。

后记

小二说话时而激扬,时而凝重,谈话中,他时不时的会把头微侧,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说,他喜欢伯格曼的电影,因为他的电影真实地表现了对于信仰的思考与寻求,虽然伯格曼最后放弃了信仰。小二坚持着基督信仰,他也同样单纯地渴望运用电影语言来展示他自己的信仰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记载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愿上帝藉着小二的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立体的基督教,也愿神祝福小二的电影和家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