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希腊文原文视角阐释《八福论》

编者按:关于登山宝训中八福,有很多种释经版本,给我们理解精义上提供许多的帮助。新约圣经的原文是以希腊文写成的,因此,仅从中文字面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结合新约希腊文的原文字义,就会获得更多宝贵信息的。朴桂峰牧师所著的这篇《八福论》,就是从希腊文原文的视角来阐释原意之作。

一、 虚心之福 

虚心的人,用更贴近新约希腊原文的意思来讲解这一段经文的话,意思是:“多么有福啊!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虚心的人——Οι πτωχοι τω πνευματι,这里有三个需要我们留意的关键词:福、虚心、天国。按着原文的次序,主耶稣先提到的词汇是福字。

有福的人

Μακαριος(有福的)——快乐而幸福,是一切完美快乐的因素。是形容一种内心中深藏着的秘密的喜乐。是一种清澈平静,不曾受伤、损害,自我满足的喜乐,是完全不受生命中遭遇环境而转移的喜乐。一种极深的平安感与满足的喜乐;完全的享有安息的状态。这种快乐和幸福如“神一样地快乐”,是真正意义上的属灵的幸福感受。

1、心中有神话语的人是有福的

在诗篇1:2至3节上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被神的话语所滋养的人,是生命丰盛的人。他甘心顺服于主的教导和带领,努力追求合神心意的生活;渴慕神的同在。

2、被神称义的人是有福的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上这样告诉我们:“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8:33——34)被神称义的人,是以基督耶稣宝血赎回的人,神在基督耶稣里所预备的一切福分,都将白白地赐予他们。世上一切的势力都无法剥夺这份福气,也无法割断他们与基督的生命联系,并且,因“靠着爱他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7)

3、拥有神所命定之福的有福了

诗篇133:3上说:“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这命定的福就是永生,永生一词原本是专用于神的词汇,有限的人本不具有这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生命。是神爱世人,透过差遣基督耶稣来到这世界,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担当世人的罪,且藉着他的死来成就的。神所命定的福就是因救恩而赐下的永生之福。

4、投靠神的人有福了

一个愿意寻求神旨意的人,也一定是甘心投靠神的人。圣经上说:“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诗2:12)

虚心的人

Πτωχος——虚心,在原文中指灵里的贫乏,指的是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品行上的要求。基督徒不是不需要有道德要求,而是先于这些的是生命要求。晓得自己灵里贫穷而渴望被神充满的人,是神喜悦的人,神愿意满足他们的愿望,并且愿将属天的产业赏赐给他们。虚心的人是谦卑的人,他懂得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位置和本分,这个世界的一切已无法让他的心灵真正满足,惟有神居住他生命中才是他真正的满足。

圣经上说:“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57:15)当人的生命中,真正拥有了属灵的生命时,这生命该是多么宽广、美善、仁义和温暖。虚心的人是倒空自己的人,他懂得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让主的宝血来洗涤,献上自己作神手中的器皿,让神以生命、话语、爱和能力充满。不虚心的人,是仍未与神相遇,还没有认识神的伟大、大能、圣洁与慈爱。在神面前虚心的人,是甘心降服于神,顺服神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6)

拥有天国的人

天国——η βασιλεια των ουρανων ,天国的真义乃是神在每个人生命中实现完全的掌权,是让神在他的生命里作王。天国既包含我们对未来居所的概念,在那里“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看得见、摸得着的天国好的无比,但天国更是人与神在生命关系上连接,所以说天国属于虚心的人。

主耶稣开始传道时,最先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关乎天国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天国在神所定的时候来临,近到可以看见预兆与凭据。天国不再是遥远的居所,而是在此刻可以临在生命中的祝福和恩典。这动态的天国,有她成长的特征,天国是从每一个个体生命中扩张,让人永远趋向那些属神的最大价值上作出抉择。

1、准备进入天国的人,被要求悔改,是要求生命的转变,心思意志的改变,从罪恶的污水浊流中出来,转向追寻真理、圣洁、公义和正确的生活。我们甘心被神管辖,交出自己的权力归给神,让神主宰和决定自己的人生。

2、准备进入天国的人,被要求回转成小孩子的样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18:3)在与神的关系上,进入他国度的条件就是:单纯的信靠;单纯的顺服。

3、准备进入天国的人,被要求努力才得以进入。“从施洗约翰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得着了。”(太11:12)这并不是要人靠行为得救的教导,而是提醒我们,在我们面前永远有强劲的仇敌撒旦,牠会设置百般的环境拦阻我们进入天国,因此,我们需要像战士一样警醒、奋力拼搏才能排出拦阻我们的一切障碍。

有福啊!是喜悦的感叹,是主耶稣为那些虚心之人的欣喜。因为,他们渴望被神的充满,而获得真正的福气和拥有了神的国度。

二、哀恸之福

几年前,我曾遇见一位来自海外的牧师,他的一半的脸得了面神经麻痹,虽然没有口歪眼斜,但那一半的脸几乎是僵硬而没有表情。我看得出,他很苦恼的样子。可奇怪的是:他不是因为这种病带给他的不便,而是对自己牧会的弟兄姊妹们的深深的歉疚,唯恐自己僵硬的表情,会给那些不了解情况的弟兄姊妹带来误会,在交流中让对方产生不悦或伤害。我却觉得,那些常听这位牧师讲道的信徒有福了,因为,他们的牧师虽然表情麻木,但他以敏锐、细腻的心,体恤和真心地爱教会中的弟兄姊妹。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比面神经麻痹更令人担忧的是麻木的心。它已成为今天常见的社会现象,蔓延着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不仅使人对周遭的事物的冷淡、漠视,更可怕的是对罪、良知的缺失、正直的变为弯曲的麻木。圣经教导我们说:“有些人存疑心,你们要怜悯他们;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有些人你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犹23)

如果我们按着圣经原文通俗地来理解5:4节的话,就是:“凡是为了世上的苦难,与他自己的罪而痛心如同心碎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将要从他的忧伤中,寻见上帝的喜乐。”哀恸本应与不幸、苦难、忧伤等相关联的词汇,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远离的字眼儿,可为什么主耶稣却称哀恸的人有福呢?而且还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必将会得到安慰。这安慰又是谁给的安慰呢?

哀恸——οι πενθυντες ,通常是指一个人在遭遇不幸时的悲伤状态,但在这里,这词所表达的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这种情形,不是因为遭遇不幸,而是为世界的罪、世人的罪及自己的罪极其忧伤和心如破碎情景。

安慰——παρακληθησονται,安慰一词,在这里是个很有意思的词,是从παρακλεω变化而来的,原意是:在一旁呼叫,把人呼唤到身边之意。因世人陷落罪恶而哀恸的人,一定是极其厌恶罪的人。使人从罪恶中获得释放的途径是上帝的救赎,人回应上帝救恩的行动是悔改,在悔改中得见上帝温暖的心与安慰之手——获得来自天上的喜乐,把远远大于哀恸的喜乐“呼唤到身边”了。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带着谦卑的心降服在主的脚前,敬拜祂、称颂祂、荣耀祂的圣名。另一个态度,是与空中的魔鬼恶势力争战的决心。为自己的罪及所在的城市、为民族、为国家及这世代的罪而向神祷告悔改。悔改的祷告使人倒空自己,让神的道、神的义、神的爱和圣洁充满。哀恸的人不会对他人和世界的罪持麻木的态度,以哀恸的心向神呼求。圣经上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的。他愿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

哀恸的心如一粒种子在春天破土而出,看似弱小,其实是强劲的新生命在昂扬地复苏和生长着。当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有了这样对世代的罪恶感到痛心的鲜明态度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为这个世界筑起坚固的堤坝,来阻挡被魔鬼搅动的浊流了。哀恸是一种忧伤,是对罪恶发出的沉重的叹息,但这绝不同于遭遇不幸时发出的哀声。这种忧伤是即将获得属天安慰、盼望、喜乐前的转音,因为,在我们为罪忧伤的身背后,永远有一双充满力量和大能的手在托着呢!  太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三、温柔之福

人们通常会把温柔一词,视为女性身上的一种美德来看待,似乎这与男性没有多大的关联。因此,在教会中,男性信徒向神祷告时,大多会祈求神赐给他信心、智慧、能力、圣洁,而不会向神祷告说:“神啊,请将温柔赐给我吧!”如果我们要弟兄成为温柔的人时,会有莫名的角色上的尴尬。但是,当我们看八福时,这第三个福所涵盖的人群,不单是女性,而是指所有的人而言的。从后一句应许的祝福来看,更像是对弟兄们而言。如何理解温柔一词,主耶稣所说的这个温柔,与中文字面的意思是一个呢?或者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呢?

温柔的基本定义

Πραυς——有柔和、谦逊之意。温柔本是指性情上的,但在原文里,包含一种安稳的修为与沉静中强劲的内力。

1、这温柔——是善良中的坚强。比如:约瑟性情柔和,但意志坚强。不论遭遇怎样的难处、困境、磨难和屈辱,都能以沉静的状态面对,从不会为自己遭遇环境抱怨神,反而以这种沉静中的坚毅默默地等候神的时候。

2、这温柔——是谦逊中的执着。比如:大卫面对扫罗的逼迫,从来不以抗拒回应,扫罗无故陷害、追杀他,他却从不恨恶扫罗。他视扫罗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心存尊重而执着爱他。甚至为曾经割下扫罗衣襟的事,都要深深自责。

3、这温柔——是和平中的广阔胸怀。彼得来到主的面前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主耶稣为我们做了榜样,在十字架上祂为那些钉自己致死的罪人和仇敌代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圣灵充满的生命中才会拥有这种的温柔,这种和平的伟大的胸怀。我们从司提反身上看到了这一见证,当他的里面充满了基督的生命与爱时,一个面对死亡的人,在他的脸上却呈现出天使般的面貌。

稳固的自我把控力

这种温柔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把控力:

1、道德上的把控能力

属灵的自律能力体现在以正直的心行事待人,对于是与非的选择,不犹豫于利害关系而坚定地抉择正确的路径;无论面对什么,都以神的话语为准绳,以此作为判断事物的尺度。

2、财富上的把控能力

按着圣经的教导把握已拥有的与如何分享,是实践信仰生活的基本功课。“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许多人对守十分之一有不同的解释,无论怎样解释,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是神与人关系上的信仰生活的要求,是责任要求与你在管理财富上的规则、约定。一个人若对神都会有吝啬和不舍的话,就更难谈及对他人有持久性的超越自私的慷慨了。这种把控力不只是一种态度,也是信仰生活忠实的体现。心灵不被钱财捆锁,用属天的价值来驾驭财富,在拥有与付出的实践中享受属灵生命的真正自由和恩典。

3、与他人关系上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这种温柔使人懂得怎样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懂得体恤他人、理解他人,懂得及时的援助他人;凡事从爱心出发,以动机上的善良、友好的态度与人处之。

承受产业的人

την γην(γη)——地土、大地,这个词不能单纯地从地土这样一个概念理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应许之地意思。κληρονομησουσιν——承受,也有完成、临到的意思,这不是一个单词,是一个组合的词汇,原是由κληρος(拈阄的阄)与νεμω(得到、继承)合成的词,可以理解为得到理应继承的产业。神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将迦南地赐予他的后裔。神使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藉着约书亚实现了这一应许。“我祈祷耶和华说:‘主耶和华啊,求你不要灭绝你的百姓,他们是你的产业,是你用大力救赎的,用大能从埃及领出来的。’”(申9:26)

其实,神赐给祂百姓的产业有三种类型:1、儿女是产业;2、土地、财富是产业;3、天国是产业。这三种产业有性质上完全不同的方面,也有共同的特征,如:人对产业应付出的责任、应尽心摄理、应享有的权力等方面是一致的。

温柔的人与地土有什么关系?我们回过头来看经文,5:5的经文我们可以解读为“柔和谦卑的人是蒙福的,因为他们将继承产业。”这温柔不只是天性中的温柔,是生命成长起来后的一种能够应对世界的沉着、安稳的状态,它对世界诱惑具有道德上的把控能力与抵御力;有不受钱财与利益束缚的纯粹自由的精神力量;它拥有善于管理情绪、懂得主动和及时帮助他人的能力的温柔。拥有这种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承受神在基督里所应许的一切福分。

四、慕义之福

这段经文,通常被解经家们称作“登山宝训“中最重要的经节之一。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不同圣经版本所带给我们的基本信息。在新普及译本里,这段经文是这样的:“上帝赐福给渴慕正义的人,因为他们必得满足。”而在另一个版本里,既现代中译本里是这样记着的:“渴望施行上帝旨意的人多么有福啊;上帝要充分地满足他们。”如果,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两种版本似乎各有侧重的词汇。比如:在新普及译本里,义字解释为正义;而在现代中文译本里却以旨意二字出现。一是在讲渴慕正义的人会得到上帝的祝福;另一个是告诉我们渴望施行上帝旨意的人是有福的。两者的共同处也是共同的结论:“他们会的到满足。”

义的定义与神的关系

作为名词的义δικαιοςυνη这个词,多是指公义而言,“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在这段经文中出现的义字,是公义的意思。主耶稣教导我们,要降伏于上帝主权之下,甘心接受上帝的摄理;并追求顺服他旨意的生活。上帝也必将赐我们一切所需。作为形容词的义字δικαιος,词义含有正直、对的、公义等。

这词出现在罗马书3:26“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上帝的义,是藉着耶稣基督完整地显明于世人的。这义是上帝的公义、正直、是正确性、是标准和要求。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全本圣经都在传递着关于义的信息。追求义的生活,是透过效法基督来实现的,而这最高峰就是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的耶稣。

挪亚,漫长时间中都相信上帝,在世人的否定中,在世人的嘲笑中,仍然选择相信上帝的信息是正确的,仍然选择相信上帝,这就是他的义。

约瑟,年少时被兄长们卖到了埃及,但是没有怀恨,最后在埃及拯救了兄长们,并且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是好的……”虽然受到伤害,但他选择了相信神而宽容,饶恕了他的兄长,这是他的义。 

路得是一个外邦女人,丈夫死了,原本是可以改嫁的,但是不改嫁,而是选择了将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妈妈来好好孝敬,她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这就是她的义。撒勒法的寡妇,只剩下一点油和一点面,在那样干旱的环境中,先知来要水,给了水,要饼,就把自己原想和自己儿子吃了以后“死就死吧”的最后一点面和油也都做成了饼,去跟先知分享。

同样,大卫尽管常常被扫罗追杀,但他不恨、不杀扫罗,也是义。

义是属灵生命的品质,基督徒的生命需要有这样的品质。圣经说我们要披戴基督,是要披戴基督的义。基督徒要彰显这个义——这义是基督的大义,可以在家庭、邻里和社会中显出的上帝的荣耀,人们看见就要归荣耀与神,就通过对这义的彰显而能够影响这个社会。

渴望实现的义

饥渴慕义——πεινωντες και διφωντες την δικαιοςυνην,渴慕一词中含有一种诚意与向善、极力要得到意思。这里的饥渴慕义不是单指一时的饥饿或干渴的状态,是富有持久性的向往和热切希望实现全部要求和标准的趋向。其实,这是八福中,人最难达成的要求。有位解经家曾这样说:“它是所有福分中最有要求性和最令人惧怕的一个福分了。它不仅是最有要求的福分,也是最安慰人的福分。它的背后有这种意思:蒙福的人,并不是已经得着或达到良善的人,而是全心想望良善的人。如果这福分只临及达到良善的人,就没有一个人会蒙福了。可是这福分却临到那不论遭遇多么失败,对崇高良善仍抱持真挚爱慕之心的人。”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时,他的身边有两个强盗一同被钉。有一个讥诮耶稣,而另外一个责备了讥诮的强盗,并向耶稣请求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发出请求的强盗,并没有机会付出悔改的行动,但他相信并渴慕基督的国度。于是,他与这国度有了连接。有趣的是,饥、渴两个动词后面的所有格,不是一般性的所有格,是告发式的。通俗地讲,这个词义所表达是一种对目标的完整、整体性的趋向。对所有的要求与标准试图竭力全部实现的夙求。把这段经文变得更直白一点,意思就是:“渴望遵行上帝旨意,渴望达到上帝所有标准,实现所有要求的人,是多么有福啊!因为他们必会得到从上帝而来的安慰与满足。”

义人之福

如果真正理解了这个义字,我们就不再困惑圣经所传达的信息了。圣经中有许多关于义的教导。

1、关于义人的道路

亚伯拉罕的仆人,受主人委托要为以撒寻找合适的女子,许配给以撒做妻子。他在路上经历了神的恩典和祝福,因此,他祷告称颂耶和华神引导他走通达、合适的道路。在诗篇1:6上说: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喜爱正直的义人。义人蒙神祝福如栽在溪水边的树,“按时节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2、关于义人的祈祷

“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诗15:8)“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5:16)

3、义人是属神的人

“但你这属神的人,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提前6:11/12)在信仰生活中,我们要竭力追求的义,是上帝的义,而非我们的义。在约翰一书3:7记着说“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

饥渴慕义,是对神的全部义而非局部的渴求,在正确目标中循序渐进,行走义人的道路;见证耶稣基督是生命的救主,传扬福音,建立义行;是以遵守主道,按着圣经的教导生活,建造生命的义;尽心爱神,爱人如己,以神为中心,过得胜生活——结义的果子;义是进入神国度的凭证,这义是在基督耶稣里的,是生命里完整的义。

五、怜恤之福

怜恤人的人οι ελεημονες与必蒙怜恤ελεεθησονται,这两个词义里都包含仁慈和同情之意。很有趣的是同情二字,在希腊文里常常不以单词出现,而是词组,由两个词合成:同在和一同经历之意。确切地说,怜恤人的怜恤,是指以仁慈的心走进对方的处境中,一同感受对方所经历的。因此,这个怜恤,不是那种仅仅表示同情和理解的状态,而是进入对方的心灵深处,以对方看见、听见、感受的角度,真切地一同经历那份艰难。

主耶稣曾在福音书中,给我们讲述一个关于怜恤的故事。讲述这个故事的起因,是由于一个律法师来试探耶稣。他问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主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反问他说,“在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这个律法师引用申命记6:5回答耶稣:“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于是,耶稣就给他讲述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耶稣用故事回应这个律法师,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最根本信息是什么呢?有一个人落难于强盗手中,被抢劫一空,被强盗打得半死,然后被弃于地上。既然是从耶路撒冷下来,遭难者显然是以色列人。先后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他们熟知圣经,深谙律法,但他们缺少的是怜悯心肠,他们没有帮助受伤的同胞。惟有撒玛利亚人,看见他,就动了慈心,帮助那人包扎伤处,送到店家养伤,并拿出自己的银子付所有费用。耶稣讲完故事后告诉律法师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这是关于怜恤人的故事,怜恤是关爱的体现。神不喜悦教条主义的信仰者,甚至厌恶那些空有道理和规条,却没有良善心肠的的宗教人。神喜悦怜恤人的人,他们帮助他人完全出于仁爱之心,助人不求回报;不计较对方是谁,不看他的背景怎样;不怕有负担拖累自己;常常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信仰。

怜恤的心,有对神的感恩和对人的宽恕。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西门彼得来问耶稣:“我弟兄若得罪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彼得似乎以此想获得主的赞许,主耶稣却回答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

真正懂得怜恤的人,心怀仁慈,不会恃强凌弱,不行不义之事。这份懂得体恤他人的仁慈之心,是在属灵生命里洋溢着的;以恩慈待人的人,必蒙神怜恤的恩典就是:拥有神藉着基督耶稣赐给他的一颗新心。正如圣经上所说:“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导到平安的路上。”(路1:78/79)

 六、清心之福

青海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海拔高度约有3000米左右。山势壮美,植被浓密,保持着千百年的原生态环境,空气新鲜,可谓天然氧吧了。但让人印象更深的,还是灌木丛中汩汩流淌的,清澈而纯净的山泉。如果在水边手捧泉水喝上一口,立刻会觉得清凉甘甜,冰爽清心,多喝上几口,酣畅如饮美酒,让人欣喜不已。

人们之所以没有顾忌地,放心地去喝这里的天然泉水,是因为知道这里的环境没有被污染,水是干净的。事实上,是这片没有受污染的自然环境,保障了水的纯净度,而这清水也滋养了青葱草木。其实,环境如规则,规则可以决定结果。

按着新约希腊文的原文字义,καθαρος一词最初是形容洁净的意思。清心的人——οι καθαροι τη καρδια ,可以解释为“心里清洁的人”。在圣经提后2:22中,保罗使用了这个清洁二字:“你们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这个词分别在描述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含义“品质中不掺合杂质”、“不混杂污浊”、“精英中不混搭无效率的元素”等。而在这段经文里,清心的原文字义是指任何时候动机上完全纯正。一个人面向神时,首先是要以单纯、洁净的心来靓见,服侍时要动机纯正,不掺杂念。

清心是生命圣洁的一种体现,神的儿女要追求圣洁的生活,确切地说,是要除去杂质和污物,生命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样式,心志更新,全人都圣化归神。因神是圣洁的,因此我们当追求圣洁的生活“那召你们的即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5/16)

清心的人,拥有圣洁的生命,将自己做圣洁的活祭献给神。有神的爱在他里面,心存清洁的良心与正义的心,坚持真理。是追求圣洁生活,心意换新变化了的人。

“所以弟兄们,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 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1:5)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提前3:9)

清心的人,是合神心意的人,追随基督耶稣的脚踪,在凡事上寻求神的旨意。懂得从言行上做众人的榜样。正如使徒保罗对年轻的提摩太劝勉的: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0-24)

清心的人,是面对一切事物,都会以正确的心态和正确行为处世,与蒙召的恩相称。其实,很多时候,人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如果人的心摆正了,世界才会呈现正面。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1/3)

清心是一种心地纯洁,在这里是指体现在心灵深处的动机。其实,每一个来到神面前的人,都要带着一颗洁净的心,既灵性的洁净。是透过真理的光照,圣灵的感化及悔改而获得的;向神永远心怀诚挚与敬畏,执着于效法基督的生活。这种动机纯正(清心)的状态,使得他们在祈祷默想中、在感恩赞美中、在神的话语中、在崇拜中、在彼此相爱中、在服侍的禾场中,都能够经历神、遇见神。

“那些动机完全纯正(心地纯洁)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必看见神。

七、和睦之福

和睦一词,在这里并非像中文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新约希腊文 οι ειρηνοποιοι 的意思是缔造和平的人。这似乎与中文圣经中和睦一词的词义相差甚远。通常以名词出现的ειρηνη,涵盖和睦、和平、平安三层含义。

1、关于和睦

保罗在歌林多后书13:11节中使用了和睦与和平二字:“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上帝,必常与你们同在。”在原文中有和睦二字。在这里保罗提到四个“要”字,要他们喜乐,做长大成熟的人;要彼此鼓励;要齐心努力;要和谐相处。其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睦,需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自我的和睦;2、与他人的和睦;3、人与自然的和睦;4、人与上帝的和睦。

首先是要实现自我和睦,这是指内在的属灵生命与外在言行的统一;美好灵性与圣洁生活的合一。使血气的自我,学会服从于属灵层面的要求。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上帝的道,实现的保障是圣灵的帮助。“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4——6)随从肉体的原意是指跟从罪恶本性而言的,成就律法的义是指能完全满足律法公正的要求。若没有上帝的道在人里面,灵生命与言行是分离状态的。

建立和睦的第二个方面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这包含了婚姻、家庭、亲情、友情······这些是构成社会和谐安定的基本元素。

引用哲学家蒙田的话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爱是一切关系的根。圣经上说:“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恩的心。”(西3:12——15)是爱把人与人之间完美和谐地联结在一起,使我们成为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蒙召过和平的生活。这和平是基督的和平——η ειρηνη του Χριστου。惟有在基督的爱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睦。

和睦的第三个层面,是人与自然如何建立和谐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人们的生活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拥有更多财富,是人们共同心理趋向。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健康的商业伦理,人们获取财富的心态就会扭曲,会贪婪无节制地摄取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系统严重被破坏。在创世记里,上帝清楚地告诉世人:“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上帝赐人智慧,是让人以和睦之心管理这个世界,是要人爱惜世上万物。

和睦的第四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人与上帝的和睦。当然,实现这个和睦的决定因素是上帝的恩典。正如圣经所说:“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一4:10)是上帝先爱世人,先向世人示好。其次,是人向上帝的回应。信是实现与上帝和睦的桥梁纽带,正如圣经所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实现这一和睦的代价是巨大的,是以基督耶稣的生命代价换取的。“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上帝在创世之前,在基督里预定了救赎计划,凡相信的就必然得救。这是实现一切和睦的根本,没有基督的救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睦。

“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1:7——10)

人在基督里与上帝建立的和睦,是具有永恒性质的和睦,透过信与悔改,透过

爱;透过真理与圣灵;以谦卑、顺服、祈祷、感恩和赞美来到上帝面前。罪的墙垣被推倒,使人坦然地来到上帝的面前,得着永远的基业。

2、关于和平

在本文中,和睦的意思,确切而言是指和平,缔造和平的人们,是使每一件事物达到最高的善,这是上帝儿子的工作。在新普及译本里,这段经文被译作“上帝赐福给缔造和平的人,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女。”和平关乎国家、民族乃至国际社会,缔造和平的人是大胸怀,有大爱的人。在纷争的地方,带去和睦,努力促进世界达到更为美好的家园。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撒旦的工作,基督的工作乃是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睦、相爱。罪是撒旦用来破坏人类与上帝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的利器。因此,基督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在十字架上败坏了撒旦的作为,打碎了撒旦与死亡的权势,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实现了天人之间的和平。

3、关于平安

平安与生存环境有关联,也与内心的感受密不可分。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拥有的平安是富足的。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君王可以赐人权柄,富豪可以馈赠财富,但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把平安赐给你。在新约希腊文里,平安一词至少有以下这些形态:ανεσις 是一种经历了劳苦而得到安逸、轻松、安心;ειρηνη既和睦、和平、平安之意。

在路加福音中记载了基督降生时刻,有一大队天军赞美神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在地上平安归于祂所喜悦的人。”这两句话道出了基督降生人世的使命与意义。荣耀归于至高之处的上帝,将上帝当得的荣耀归还给上帝,平安临到每一个被上帝喜爱和悦纳的人身上。在约翰福音14:27里,主耶稣明确告诉门徒们,真平安是来自天上。“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这段话再通俗一点说,就是耶稣要留给门徒礼物,那就是心灵的平安,是这个世界无法给予的,这平安的根就是耶稣基督。在另一处圣经里,耶稣这样教导门徒道:“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耶稣应许门徒,获得平安的途径是进入他的里面,即使世上仍有磨难,但因基督的得胜,什么都不能把我们与基督隔绝了。真平安是来自,与基督生命真正的融合。这是任何力量也夺不去,不能割断的生命联结。正如保罗所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裸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6、37)

ησυχιος平安一词,更多是指安静、宁静状态。

实现和睦的源头是耶稣基督,他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将千百年来上帝隐藏的奥秘向世人揭示出来。并且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又为我们复活。耶稣是和平之君,他要实现的和平,不同于世人的和平,是永恒国度的和平,那些寻求上帝的国和义的人,必得着上帝的祝福与赏赐;耶稣是平安之主,他带来了神国度的平安,这平安是超越环境,不受时空局限,是永远伴随神儿女生活的平安。每一个渴慕得到平安的人,只要来在基督耶稣面前,走进他的生命里,就会得着这属天的平安。

“上帝赐福给缔造和平的人,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女。凡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就是作上帝的工作。”

八、逼迫之福

从使徒时期开始,基督教在历史上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逼迫,遭遇迫害的程度可以用极其惨烈一词来形容。直到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罗马帝国才停止了全国范围对基督徒的迫害。

δεδιωγμενοι受逼迫一词是διωκω的现在完成式被动语态分词。在圣经中使用最多的逼迫一词是:作为名词的διωγμος和作为动词的διωκω。在使徒行传八章一节描述的情景里,用的是διωγμος一词。“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这是继司提反遇难后,开始蔓延开来的逼迫。保罗在罗马书中,论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们与基督关系隔绝时,也是使用了同一个逼迫一词。“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裸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8:35)

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遭遇逼迫的人,比如:雅各遭遇以扫的逼迫;大卫遭受扫罗的逼迫;使徒们遭受罗马帝国的逼迫;保罗在归主前逼迫残害教会,悔改归主后,自己成为遭受逼迫的人。当然每个人遭遇逼迫的情形与性质是不同的。雅各遭受以扫的逼迫,是因为他在获取长子的名分与接受父亲祝福过程中,欺骗和伤害以扫而引来的。大卫遭受扫罗王逼迫的情形,与雅各有很大区别,不是大卫自身的问题,大卫是无辜的,是由于扫罗对大卫才干的嫉妒,认为他对自己的权柄有威胁所致。

遭受逼迫本是不幸的事,但圣经告诉我们,基督徒对自身遭遇的逼迫,正如对苦难,与世人的解读是不同的。不是被动地、无奈地接受,而是把这种遭遇,看作是上帝许可和给予的恩典来领受的。

因此,从属灵的角度而言,它的意义在于:逼迫促使基督徒与罪恶世界分离,与基督的生命更加密切地联合。其实,透过圣餐我们就可以晓得这样一个道理:领受圣餐的过程,就是吃主的肉、喝主的血,是与他的生命联合。从此,他住在我们里面,我们也要住在他的里面。实现与主生命的联合,其基础是藉着基督耶稣遭受的逼迫,乃至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为代价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谈到了义所包含的内容,这义是上帝的公义、正直、是正确性、是标准和要求。在本文10节当中主耶稣告诉我们,为坚持行为正直;为坚持真理和公义而遭受迫害的人,上帝会赐福于他们,天国是属于他们的。十一至十二节是前一节经文的补充和解释。为达到上帝的标准和上帝的要求而努力生活的人,必然会遭受到来自错误的世界及恶者的攻击。辱骂、毁谤、逼迫,甚至是残害都不可避免。主耶稣对遭遇这些事的人,称之为有福,应该欢喜快乐。这本是与一般常识相悖的教导,但福音之所以是福音,就是与一般的道理不同。其实,答案正在于此。耶稣基督他就是上帝的义,他是天国的君王。我们在今生遭遇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生命和见识上的长大,更是为了让我们得着天上的奖赏。阿门!

(本文作者是辽宁盘锦市基督教中心堂主任牧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