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新教徒对天主教的几点误读

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同为信仰纯正的基督宗派,然而在华人教会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新教徒对天主教产生了很多看法,视其为“异端”,然而这些说法符合事实吗?

误读一:天主教除了信奉三一真神,还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神。

在对天主教的误读中,这个无疑是最普遍的。很多人说到与天主教的信仰区别,都会说我们信的是耶稣,她们是信圣母玛利亚的。即使有些读过神学的牧者传道也这么说。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初代教会一些异端否定耶稣的人性的完全,因此教会就以肯定耶稣母亲玛利亚的方式,来反驳异端的错误。《迦克敦信经》中称“按人性说,在挽近时日,为求拯救我们,由上帝之母,童女马利亚所生”,确立了玛利亚的地位。但天主教从未将玛利亚视为神,但认为玛利亚是神特别为耶稣道成肉身而派到人间的,所以她是无罪之身,不同于其他凡人。迦拿婚宴则说明玛利亚有为世人代求的能力,她可以为世人祈求赦罪。她还是人类服从的代表, 和夏娃的悖逆正好相反。同时认为玛利亚的崇高德行为教会、信徒的楷模。又因其信德、爱德及与基督完美结合,成为教会的预表。可以说天主教对圣母只是适当的敬礼而非崇拜,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天主教信玛利亚,而新教信耶稣。

误读二:天主教的《圣经》跟新教不同,还加上了《天主经》、《圣母经》等等东西。

基督新教与天主教都承认《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信仰的权威。《天主教教理》称:“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教会从圣经中,不断地取得她的滋养与活力;因为透过圣经,她不只接受人的言语,实在而论,接受的是天主的言语。因为在圣经里,天父慈祥地来与祂的子女相会,并同他们谈话。”天主教与新教对于《圣经》,唯一的分歧在于,对旧约正典有不同的认识。主要的争议在于《次经》的地位。所谓次经是指几部存在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但不存在于希伯来文圣经的著作。次经的权威地位,教会中存在两种意见。奥古斯丁认为次经是圣经的一部分。而哲罗姆(一译:耶柔米)认为次经在权威上不及希伯来圣经,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而不能作为信仰的依据。这两种观点在中世纪一直争论不休。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追随哲罗姆的观点认为次经缺乏信仰权威,只是有益的读物,将其从正典中去除。新教教会继承路德的主张,形成39卷的旧约。1546年,天主教的特兰托会议定次经为正典,视其为“神圣的经典”应受到“相应的信仰与尊重”。从此天主教确定了46卷的旧约。《天主经》则是我们所使用的“主祷文”,本来就是新约的一部分,并不存在添加、修改《圣经》的问题。至于《圣母经》是根据路加福音中的“玛利亚尊主颂”以及圣母代求的教义编写而成,是祈祷的一种方式,天主教也从未视作《圣经》的一部分。

误读三:天主教徒无法直接向神祷告,必须通过神父和历代圣徒。

天主教徒跟我们一样,都认为基督徒可以直接向神祷告。《天主教教理》指出:“基督徒的祈祷是天主与人在基督内结盟的关系。它是天主的行动,也是人的行动;它发自圣神,也出自我们,并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人性意愿相结合,而完全指向天主圣父。”“祈祷是天主子女,跟无限美善的天父,偕同他的圣子耶稣基督及圣神活生生的关系。天国的恩宠是整个天主圣三与人整个的心神的结合。因此,祈祷生活就是经常活在天主圣三的亲临及与他的共融中。这一生命的相通随时可得,因为透过洗礼,我们已经与基督结成一体。基督徒祈祷的特色正是与基督的共融,并且这共融扩展到他的身体、教会内。祈祷的幅度就是基督之爱的幅度。”但是,天主教也肯定历代圣徒的代祷的功效,《教理》认为,“从亚巴郎(亚伯拉罕)起,转求、为别人求恩,是一颗与天主仁慈相协调之心的特点。在教会时期,基督徒为别人的转求分担基督的转求;这是诸圣共融的表达方式。在转求中,转求者不只顾自己的事,也顾及别人的事(腓2:4),甚至为伤害他的人祈祷。”因此,天主教只是肯定代祷的能力,其实这跟我们经常请人代祷是一样的。

第四点:天主教堂里面摆了很多“偶像”

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天使、圣徒的圣像),供信徒瞻仰敬礼。圣像起源于中世纪,由于当时教育不普及,文盲很多,不少人无法读经。因此,教会供奉圣像,使信徒通过它明白圣经的故事。天主教认为,供奉圣像不是偶像崇拜,并非让人尊敬该像本身,而是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所谓拜偶像是认为该“偶像”会产生超自然能力,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日常生活。然而天主教只是供奉圣像进行灵修而已,跟拜偶像根本不是一回事。

误读五:天主教都在贩卖赎罪券

在中世纪天主教会曾经出现偏差,以为教会掌握“功德库”,储存基督无限的恩功和历代圣徒的多馀有限善功,可以拨给信徒,以抵减他们犯罪应得的刑罚。因而广泛地发行赎罪券,让信徒得到救恩。到了中世纪晚期,教会日益腐化,把兜售赎罪券作为敛财的工具,骗取了很多信徒的钱财。此举引起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一大群改革者的不满,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宗教改革运动也引发了天主教会的反思,在1546年的特兰托会议上,天主教会认为赎罪券不合教义,彻底废除了其发行,因而今日的天主教会根本没有贩卖赎罪券一事。

(作者介绍:福建厦门鼓浪屿80后基督徒,生于海上花园鼓浪屿,在天风海涛熏陶下成长。2007年底信主,次年儿童节在三一堂受洗。喜欢阅读,涉猎神学,历史,宗教,军事、民俗等学科。自2010年以来,从事文字事工,担任教会杂志编辑,并在《天风》,《福建宗教》等杂志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