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教信仰真的有希望吗?从江绪林自杀谈起

2016年2月19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自缢身亡,震动学界。自杀前,江绪林在微博上如此写到:“饶恕我吧,赦免我吧,上主啊,请你开启希望之门;哦,正义…我接受……”据说,江绪林的同事在确认江逝世之后在 朋友圈写到,“希望他信仰的主在天国给他温暖和爱。”

查看江绪林的资料能够发现,他很早之前就应已成为基督徒。他于十几年前发表的文章中就曾写有“天父啊,求你见证”的文字;五年前他发表在大公网上的一篇文章称,2006年的时候,“我正在反出基督教,觉得基督徒基本上等于伪君子”。

江绪林出生于1976年,曾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还曾于香港浸信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读博士。2009年起,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

江绪林的自杀,令笔者不得不想起27年前,著名诗人海子带着《圣经》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出生于1964年,自杀时年仅25岁。同样是在春天这个生命复苏的季节,同样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同样曾在圣经中寻找过人生的意义,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他们的自杀,让笔者不得不产生一个想法,基督教信仰真的能够给人带来拯救、给人带来希望吗?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口口声声称信仰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我们拿着《圣经》说这里面有永生。但是,却有人带着《圣经》选择自杀;却有人说看透了基督徒是伪君子,在呼喊“上主”之后还选择了自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我真的不敢嘲笑海子的选择,也不敢轻视江绪林的自缢,他们的灵魂深处当中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切身之痛,恐怕只有当我们完全放下一切,切实地去一点点查看自己的灵魂时,才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绝望,人生最终的结论是绝望。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在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带着一层层伪装,假装自己很坚强,假装对别人很冷漠,却又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这个世界的夸奖。我们太在乎自己的名誉,太在乎自己的成绩,拼命地努力,不过是为了乞讨一份重视,一片关注,一点施舍。我们活得并不真实,我们不敢把自己真实的脆弱的样子展现出来,越是心灵脆弱的时候,我们需要表现的越刚强,事实上别人的一句话都可能把我们打垮。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的成就越大,我们就越容易被这些成就捆绑,想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就越困难。我们时常陷入到一层层关系的网络里面,让自己都无法自拔。我们渴望成功,但是即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立刻就有更大的空虚进入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希望改变世界,却发现连改变自己都非常困难,甚至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我不知道江绪林选择自杀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有人说他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了很久,也有人说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实现,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一点,他的人生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和争战之后,来到了彻底的绝望——不仅是对世界的绝望,对自己的绝望,也是对身边的基督徒的绝望,对教会的绝望,对基督教信仰的绝望。

对世界的绝望和对自己的绝望,相信每个真正走进基督教信仰世界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够有所体会。我们这个世界是绝望的,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找不到任何真正能够给自己希望的东西。如果连这两点都没有真正的体会的话,即使我们口称自己是基督徒,恐怕也还没有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信仰。

但是,对身边的基督徒的绝望、对教会的绝望,却是更大的绝望。当我们已经放弃了从这个世界寻找希望的时候,当我们把全部的希望和未来都倾注在这唯一的希望上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这点希望也是靠不住的。就像江绪林曾告白的那样,他发现,基督徒基本上等于伪君子。

是的,在某种程度上,基督徒跟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没有什么根本区别。虽然我们口称自己是基督徒,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跟非基督徒常常并没有根本区别。我们并没有跟着《圣经》的教导改变自己。并且,当我们努力跟着耶稣的教导改变自己时,却发现有时候是心里想做、行为上却跟不上,有时候行为上去做了,心里的动机却不纯粹。渐渐地,我们不仅发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发现即使成为基督徒,我们的人生中仍然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绝望。后来,我们不仅发现自己如此,还发现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也是如此,发现几乎整间教会到处都是这些跟自己一样假冒伪善的人。

本来,当我们陷入绝望的时候,基督教信仰让我们重燃对人生的希望。但是,这个给我们带来唯一希望的希望,现在却成了我们最大的痛苦,让我们陷入更大的绝望。我们再也难以对这个世界产生盼望,难以对自己产生盼望,难以对他人产生盼望,难以对教会产生盼望。我们发现这世界到处充满的都是一个个虚伪诡诈的人,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层层包装之中的人。

这本是我们的实存。基督徒信仰之后,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圣人,而是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在这颗种子发苗长大的过程中,依然要经历泥土之下的黑暗,以及成长的艰辛;需要与外界的环境对抗,需要突破自己的极限,需要打破人生的束缚,需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朝着耶稣基督的样式模仿、学习。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肉体,让自己的行为跟得上上帝给我们的感动;还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归正我们的动机,让我们不仅有外面的善行,也拥有美好的动机。在这个与自己最深的本性争战的过程中,我们注定是要经历一长段虚伪的人生的。

因此,基督教信仰强调“因信称义”的同时,也非常强调之后的“成圣”的过程。如果仅仅在“因信称义”那里停止下来,我们必将会发现我们的真实生活与所期待的美好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也会再次陷入对自己和他人甚至教会和信仰的绝望之中。此外,我们越是努力,越会发现靠着自己的努力真的不能够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改变,越是会陷入绝望之中;但是,在这样痛苦的时候,一旦上帝打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因信称义”到底是何等的宝贵,基督教信仰到底在讲什么——我们能够存在下去,完完全全是上帝的恩典,是因着耶稣基督甘愿为身为他的仇敌的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份爱,而不是我们的任何行为。

笔者不知江绪林所面对的真实痛苦是什么,但是,作为一个跟江绪林有过类似体会的基督徒,作为一个也曾对自己、对身边的基督徒绝望的人,我期待更多人真实了解基督教信仰的内涵,更多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没有任何盼望的;甚至在教会之中,如果没有看到上帝的恩典,我们也不可能找到任何盼望。我们唯一的盼望,就是那位创造宇宙,并且为我们舍命流血的耶稣基督。在他那里,我们才不需要任何伪装,不需要任何遮盖,不需要任何欺骗;只有在他面前,我们才可以像一个人那样活着,才可以活出真正的自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