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的基督教
对基督教信仰了解不多的人,或许从来没有注意到基督教的这些“反常”之处。我想从基督教的节日、教义、标志物等几个方面来解释。
节日
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有两个。一个是广为人知的圣诞节,另一个是基督徒更看重的复活节。然而,事实上,这两个节日的具体日期,都不是那么准确。
如今我们都把每年的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然而,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确定耶稣基督是在12月25日前后降生的。甚至,我们可以根据种种迹象推测,耶稣在那段时间出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实,不仅耶稣降生的具体日期我们不知道,甚至连耶稣降生在哪一年我们也不得而知。今天全球普遍使用的历法,就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开始的,我们将耶稣降生前的年代称为公元前,把耶稣降生后的年代称为公元后,比如今天是2014年,其含义就是今年是耶稣降生后的第两千零一十四个年头。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以前的人们算错了,耶稣不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日子应该在公元前5或6年。这真有点开玩笑的感觉,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此外,耶稣复活的那一天,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以至于我们今天若想知道每年的复活节是哪天,需要通过一个冗长的公式去计算——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特别之处:那些非常重要的节日,或者没有具体而固定的日期,或者就是压根“文不对题”,选了一个不可能发生某件事情的日子来纪念那件事情。不过,这恰恰提醒我们,需要纪念的不是耶稣出生或复活的那个日子,而是耶稣出生或复活这件事情本身。我们所庆祝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庆祝上帝卑微自己进入我们的世界,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活、为我们而死、为我们而复活……
教义
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是“三位一体”、“基督的神人二性”,基督新教还需要加上一个“因信称义”。不过,这些教义虽然成为大公教会判断一间教会是否是异端的准绳,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解释清楚它们的含义,因为我们实在很难从这个被造的世界中,找到一个能够完全描述出神的本来面貌的例子。
“三位一体”这个教义指的是:父、子、圣灵同一神性,同一荣耀,亦同一永恒之尊严。这一教义虽然可以从《圣经》中找出许多佐证,但是《圣经》并为直接提及这个词语。不过,这一教义还是被大多数教会认可了。这一过程相当曲折,跟基督教会在历史上遭遇到的种种危机休戚相关。
“基督的神人二性”则要从使徒约翰所写的《约翰一书》说起,在那里约翰在对抗“幻影说”时强调,耶稣基督是真实的人。后来,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确认了耶稣还是完全的神,因为如果耶稣不是真正的神,那么从使徒继承而来的对基督的敬拜,就与《圣经》从始至终强调的“敬拜独一真神”相悖了。不过,“基督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这种描述,毕竟太过于希腊哲学式,很难向普通信徒解释清楚,因为我们很难要求所有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前都去理解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
而关于“因信称义”的教义,尽管《圣经》中有多处明确强调此点,但是我们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对的经文,《雅各书》的作者在这一点上说的很明确:“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2:24)尽管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种对这节经文的解释,但是永远都不可能否认这节经文直接传达出的含义。何况,耶稣基督也曾亲自讲过许多“上帝会按着每个人的行为进行审判”的例子,例如“大宴席的比喻”、“万民受审判的比喻”等等。
标志物
基督教最重要的标志物就是十字架。不过,十字架成为基督教的标志物,更加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无论从基督教的开端,还是从基督教的渊源——犹太教——说起,十字架都不是一个令人喜悦的事物;相反,十字架代表的是羞辱和咒诅。
《旧约 申命记》记载:“人若犯了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埋葬,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申21:22-23)《新约 加拉太书》再次强调这一点,并指出“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3:13)。
在耶稣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十字架是罗马政府为了镇压政治罪犯而采用的一种酷刑,将人钉在十字架上,不会立刻死亡,需要承受长时间的痛苦,最后鲜血流尽而亡。耶稣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十字架象征着侮辱、罪恶、咒诅、死亡……
很难想象公元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们如何想到把十字架作为基督教信仰的象征。不过,使徒保罗确实向着当时的世代高声呼喊:十字架在很多人看来是愚拙,但是在基督徒看来却是神的大能(林前1:18);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
一大特征
基督教的反常之处还有另一点,那就是受到的逼迫越大,教会就越发展,信徒就越敬虔。
最初,基督教之所以能够从巴勒斯坦一个狭小的区域传播出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受到了极大的逼迫,最终四散到各地,同时也把福音传到了附近的各个地方(徒8:1)。如果没有耶路撒冷的逼迫,十二使徒很可能难以开启向外传教的旅程,因为即使后来许多外邦人接受福音并领受圣灵,使徒们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那一现实。
使徒保罗三次旅行布道以及罗马之行,也是充满了患难和逼迫。公元二三世纪的教会,也是在一次次逼迫中成长起来的。反而,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被罗马全民开始信仰之后,基督教的发展逐渐走向世俗化和日常化,一步步失去了原先的生命力。
此外,在中国文革期间,温州曾被宣布为“无宗教地区”,基督徒遭遇严重逼迫,基督教信仰似乎陷入巨大危机之中。然而,尽管教堂被关闭,信徒的公开信仰活动被禁止,但是一份当地资料显示,那里的基督徒几乎从未中断主日崇拜、掰饼聚会、交通聚会、培灵会等信仰活动,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聚会均分散到信徒家中,较大型的聚会找高山偏僻的地方。一次,永嘉江北某山顶聚会,山脚有信徒放哨,见搜寻的人来了,即高喊:“阿道家里的羊儿逃到山上去了。如有人看见,请逮住它,以免丢失!”待那些人上山了,聚会的信徒早已不见踪影了。
那段时间四周环境对宗教生活极为不利,但教会同工以及弟兄姊妹之间非常同心。由于信徒生活的美好见证和教会与人为善的一派祥和欢乐的和平气息,与当时社会上的批判、武斗、残酷、恐怖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故教外善良的群众亦乐于参加教会生活,因而那段时间福音特别兴旺。尽管当时的圣经、诗歌、属灵书刊均被毁,但是油印赞美诗、短歌集、讲道参考资料等却源源不断,甚至“出版”手刻油印《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以及圣经各卷单行本,许多信徒更是手抄《新旧约全书》。
小结
尽管看上去基督教信仰有许多“反常”之出,但是基督教会在近2千年的历史中(如果追溯到旧约亚伯拉罕时代,就是4千年的历史了),积累了丰富的理解人生本质、应对人生危机的知识与经验,是人类知识财富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类最古老的信仰传承之一。其中看似矛盾和反常之处,往往隐藏着极深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是那些近几百年来人类所总结出的经验难以真正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