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单渭祥牧师:宗教与市场

“宗教”与“市场”,一般人似乎很少把这二个概念相提并论。可是,如果你读过2012《新闻周刊》(总第476期)“深度中国”栏目中“被承包的‘信仰’”一文,你就会“大开眼界”了。报道说,某处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承包费高达720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

把宗教场所变身为经营场所,不仅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至上”的观念侵入了正常的宗教界,也是因某些利益集团均想通过“宗教搭台”让“经济唱戏”,最终使得原本应当纯洁的“信仰”迷失在商业“承包”之中。

掩卷沉思,竟然发现,此种情形及其所延伸的现象并非佛教所独有。早在耶稣时代,那些在圣殿中贩卖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的人,不就是一些不折不扣把“宗教”变为“市场”的人么!

香港一位牧者有一次在英国斯托得牧师所属的教会参加礼拜,竟然发现,教会崇拜程序单上印着教堂对面薄饼店的优惠劵。这让他大为意外,并质问:当基督信仰失去了一些核心价值,那是否还是信仰?

也许你不会发现教堂也被承包的事情。但是,你是否发现教会慢慢在追求“经济至上”并依靠市场化的种种手段在运作?你是否发现当教会“老板”多起来的时候,以“老板心态”来办教会的人在日渐加增?又是否发现一些信徒在神圣的信仰里,犹如来到一个“超级市场”,随意挑选自我喜悦的“精神产品”,全然不顾上帝的心意和信仰的纯正。

笔者有一次去主领一个地方的培灵会,刚到,一位教会负责人就悄悄说:“这次培灵会不成功啊!因为你来前的二天,奉献箱收入还不如支出多,亏本啦!牧师,现在你到了就靠你啦!”一个来讲上帝圣道的牧师,却要为他承担一个财务“扭亏转盈”的任务,真叫人欲哭无泪。当时我真恨不得借用一位神学家爱斯纯(Sir Roger L.Eshange)的话回击他:“为钱财事奉上帝的人,也会为了更多的钱而去服事魔鬼!”

近年有宗教学者提出“宗教市场论”,认为宗教信徒对宗教的向往和参与以及宗教场所对信众提供的信仰生活服务,好比一种市场行为。作为一种宗教社会学分析与讨论不必厚非,但把一种体现终极关怀并需要人委身的崇高信仰视作市场中的“买方与卖方”,一定不被一些信仰敬虔者所苟同。可是,一些基督信徒却实质上却把崇高的信仰功利化了,十分赤露地采取了“市场化”的消费心态来对待基督信仰,这岂不同样让人啼笑皆非?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