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带着信仰去生活

在很多中国人所理解的信仰概念中,信仰就应该是形而上的一种飘渺的追求。这种追求只是出于心灵对于现实的不满,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我们中国人其实非常讲究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并不是对于形而上的,而是对于我目前的生存状况有没有帮助。这其实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的文化血脉里面,我们对于未来其实是并不看中的,对于形而上的超越也不太在意的。可能有人认为我对于中国文化有过分的悲观论调,认为中国文化也十分看重未来,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个未来不是我说的那个未来,我们的未来顶多就是往前看10年20年,但是这依旧不是形而上的未来。我们对于文化的自信是上古的文化或者是已经随着时间流逝而埋藏在历史中的文化,总体而言,我们的文化是以回忆为主的,这样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人不太注重心灵上的追求。可以举例来说:中国人拍电视剧或者拍电影,喜欢拍古装剧,即便是科幻电影穿越剧等也是往后穿越,总是喜欢回到过去;而好莱坞大片所代表的国外文化体系喜欢往前穿越,这一类的穿越其实就是对于未来的畅想。

因而信仰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附加品,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因此很多人就认为信仰只不过是人生的消遣。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其实大抵上与信仰各式各样的民间宗教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将烧香的仪式变成祷告,进入寺庙改换为进入教堂,信仰本质上所追求的仍旧是一些现实意义上的衣食住行,至于灵魂不灵魂的,这些都不重要。中国人对于天堂地狱来说,没有过多的考虑过,更多地思虑是放在了今生上面:学业、游戏、工作、婚姻、孩子、养老、孙子等上面,所以去教堂的很多人也都是围绕着这些原因进行着自己的信仰。我曾问过一些人,如果天堂和地狱让我们不得不选择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天堂,但是一旦我们假设了还有一个“今生永远不死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会变得很有挑战性,原本要去勾选天堂的选项,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思考,既然今生能够不死,那么我还去天堂干啥呢?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信仰是信仰,生活就是生活,这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好像不会有交汇的一天,即便有也是十分的短暂又匆匆向着不同的方向迅速离开。我听说过我原来聚会的一个教会有这样一个信徒,他在村里里面是一个小霸王,但是却也经常到教会聚会,并且还是一个在教会非常积极爱主的人,有一次跟村里的一个人有了矛盾,这个弟兄抡起铁楸就上,别人拉住他说:你不是信耶稣么?而这个弟兄说:这又不是教会里面。说完就拎着铁楸上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信仰,只不过表现出来这么极端的形式的可能不多,我也听说有信仰很好的人去菜地薅菜,看见谁家的好就薅谁家的菜。

信仰,这是一个多少在中国人心中有点飘渺的词汇,其实根本不是与生活有很远的距离,它的距离只是一些人为的因素将其概念化了,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就是把信仰重新拉回到地面上,让它不是一套什么样的飘渺理论,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信仰与生活的关系,我的生活是信仰的实践,我的信仰是生活的中心,而不是我只有在教堂里面或者与同类信仰的人交往我才具有信仰。

耶稣在圣经中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天国”,这个词不是指向我们未来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此刻需要穿戴的标签,它更重要的是突出我们今天是一个什么国度里面的人,这个国度有什么样的品行和要求。天国是我们身份的标签,这个国度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有具体的行为是符合天国的义。我们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天国的律法之上的,这天国的律法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原则。或许有人说,不一定世人都认可我们的标签,如果他们不认可我们的标签,那我们是否仍旧需要照着天国的行为与他们交往呢?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真的按着天国的义与人交往的时候,世人大抵上是没有人不认可我们的,除非你所行的不是天国的义,而是我们自己的义。

说到国度的标签,我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当外国人鄙夷地看他的时候,这个中国人就说一句韩语或者日语,老外就会误以为这个人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因而转移掉我是一个低素质中国人的概念。那其实我们天国之人也是具有这样的标签,尤其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信仰,我们是没有办法刻意转移掉低素质基督徒的形象的,因此这就会成为天国国度的污点。

带着信仰去生活。我们的信仰决不能仅仅是在教堂里面的祈祷唱诗,也不仅仅是每天固定的读经祷告,也是每一天的与人交往,将信仰融进我们的生活里面。说到信仰融入生活,不是这样的融入:有很多基督徒一听见信仰化的生活,就觉得只有读经祷告唱诗才是信仰化的生活,并且每一天刻意的读很多的经文,唱很多的赞美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信仰化的生活包含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与邻居和睦相处,不喜欢占小便宜,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不浪费,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其实生活是有什么构成的呢?你会发现生活中都是一些细小的事务构成的,而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出来背负信仰之人与没有背负信仰之人的差别。马大和马利亚是两个姐妹,一天耶稣来到了他们的家,马利亚选择在耶稣脚前听道,马大选择去做饭。这都没有什么,在主看来都是很好的,但是马大因为做饭心生埋怨是主所责备的。信仰化的生活是无论做什么,都像是给主做的,而不是给人做的,做在人的身上,就是做在了主的身上,这个人并不分信与不信。生活都是小事,小事也是需要信仰的。主耶稣说:凡拿一杯凉水给一个小子喝的,这人就不能不得赏赐。凉水是卑微的小事,小子是卑微的小人物,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里面有了信仰,就不能不得赏赐。

教会一定不能将信仰缥缈化,不能将耶稣置于不食人间烟火的云层之上。其实耶稣作为神人二性的结合体,也是在实践神学中警戒我们对于信仰与生活的融合。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通过什么来表明呢?基督在地上实际的生活,让人彻彻底底看到神,以至于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有罗马百夫长为他做见证说:这真是神的儿子!同样今天,对于国人所认为的飘渺信仰,我们也需要有“道成肉身”的思想,在生活中活出信仰,使看见的人也能对我们的行为留言说:这真是神的儿子!

(作者系一名神学毕业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