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马可福音中对主耶稣身份的表述(上)

问候亲爱的同工同道在基督里平安!我们今天来分享马可福音中对主耶稣身份(圣号)的表述,以便透过马可福音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马可福音本书的作者是马可。马可福音(Mark)在天主教亦译马尔谷福音,新约圣经中的一卷,是记叙耶稣基督生平和受难的四福音书的第二部,被认为是对耶稣基督的生平和事工最早、最简洁的记载。它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快节奏的叙述著称,强调耶稣的信心、能力和权柄,以及他受苦的死亡和复活。马可福音的作者传统上被认为是马可,他是使徒彼得的亲密同伴,所以也有一种观点据说是马可根据彼得的叙述编写而成,故又有“彼得回忆录”之称。在天主教历史上对于马可有这样的记载:伯多禄(彼得——笔者注,以下同)称呼马尔谷(马可)为“我儿”,“我的孩子”,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相当密切,有点像保禄(保罗)弟茂德(提摩太),很可能马尔谷(马可)跟随伯多禄(彼得)前往非犹太地区,比如罗马传教时,他的天赋与福传热火都得以彻底释放,他成了伯多禄(彼得)的翻译、书记员与助手,公元二世纪名为帕皮雅的主教(Papias)曾经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及,说马尔谷(马可)是伯多禄的翻译员。马尔谷(马可)也成了伯多禄(彼得)所宣讲耶稣的见证人。

马可福音今传本的原文为希腊文,共 16章,是四福音书中最短的一卷,相传成书于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拆毁(公元70年)之前。近代考证家则根据书中说到“圣殿将被拆毁”,认为可能写成于1世纪末;但其中很可能收有较早的资料。教会近两百年的研读专家认为《马可福音》是被最早写成的福音,马可开创福音文体,它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源流并为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重要资料来源。内容从耶稣受洗开始,继而叙述耶稣的传教生活、受难被钉 是此书的写作目的,是为罗马教会死和复活升天。主题是突出耶稣是义仆,因此被称为“仆人的福音”。(《圣经百科辞典》第485页)马可福音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向早期的基督教社区通报耶稣的事工,教导新基督徒如何按照他的指示生活,并传播上帝的话语。它在早期基督教会中被广泛接受,并在塑造基督教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可福音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学也产生了影响,许多基督教作家和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受到了它的主题和信息的影响。

马可福音的叙述方式具有口传特征,它的故事节奏紧凑,语言生动,适合大声朗读。马可福音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突兀,没有提及耶稣的诞生,而是直接进入耶稣的公开事工。它的故事发展和情节之间的联系,使得听众或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耶稣的身份和他的使命。

“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希伯来名则叫约翰,“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参见使徒行传12章12节)。据信他的家相当富有,楼房非常宽敞,被主选用来作和祂门徒吃逾越节筵席的场所;又在主复活升天以后,一百二十名门徒聚集在那楼房里祷告,一般都称那楼房为“马可楼”。又有人说,客西马尼园也是马可家所有,主与门徒们可以常常到那里去祷告,因此犹大知道主在吃完晚餐后,必定又是到那园里,才会率领公会的兵丁去那里捉拿耶稣。当主被捉拿时,那一个丢下所披的麻布,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大概就是马可本人;因为别的福音书均未提到这事。使徒保罗给提摩太的书信中嘱付:“只有路加跟我在一起。你要去找马可,带他一起来,因为他会帮助我的工作”,并在信中极力赞扬马可(参见提摩太后书4章11节)。

马可的一生,受到他母亲马利亚(参加使徒行传12章)、表兄巴拿巴(参见歌罗西书10章)、使徒保罗、和使徒彼得等四个人极大的影响。母亲马利亚非常爱主,把自己的家和花园献给主用,以后又让教会作为聚会祷告之用,使耶路撒冷教会得以稳定发展,更进而推广福音达到全世界。我们可以说,整个基督教的历史,是从马可家开始的。

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马可福音的表述来看主耶稣的身份。当然,这并不是主耶稣基督身份和圣号的全部。

我们知道,马可福音主要信息是在论到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取了奴仆的形像,在地上作神完美的仆人,目的是为服事众人,为世人的罪舍命在十字架上,后复活和升天,而完成了救赎的工作。马可福音其内容要义系记载施洗约翰的传道、被斩、耶稣的受洗、受试探,在各处医病赶鬼、行神迹奇事、召选差遣门徒、讲解撒种比喻、论法利赛人之假冒、预言受难复活、降临、登山变象、其他各种教训比喻;骑驴进城、洁净圣殿、预言圣殿被毁、末日灾难的预兆、设立圣餐;以及祂的受死,复活、升天等事。

一、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世人的救主、福音的起头

马可福音主旨乃论耶稣以仆人的地位来显出祂是神的儿子,人的救主,“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参见马可福音10章45节、3章11节),藉着祂的超人能力,藉着祂的神迹,表现出祂的神性。祂是出于“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撒迦利亚书3章8节),父神的“义仆”(参见以赛亚书53章11节),“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从马可福音中可以特显主耶稣作仆人完美的品格,因书中描述是以仆人的身份出现,故无家谱之记载,而多有记述他所作的事工,少有他自己长篇的教训,是以从本书“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这第一句话看来,显然是一本注重实际事工的福音,而非注重冗长的讲论,所以本书在四福音书中,乃为最短而言简意赅之书。

二、耶稣是弥赛亚

弥赛亚(Messiah)希伯来文“mashiah”(“受膏者”)的音译。犹大人从摩西时代起,凡是大祭司、君王和先知就位,都需要经过用油膏头的仪式,表明是上帝敷以圣膏而派立的救主。但从犹大国被巴比伦帝国灭亡前后,“弥赛亚”一词被赋予一种特定含义。《旧约》时代的先知们将弥赛亚与国家的复兴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犹大之所以亡国,是因为犹大人得罪了上帝,上帝才藉外邦诸国对他们施加惩罚。但上帝不会永远忘记他的子民,还要拯救他们。先知们预言,上帝将在适当的时候派他所膏立的“弥赛亚”前来复兴犹大国,拯救其子民。这种预言和盼望后来流传在被掳的犹太人和以后年代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Diaspora)中间,他们世世代代都盼望弥赛亚来临,一代比一代强烈。由于先知们的预言不尽一致,加之流传渠道不同,到了耶稣时代,犹太人的心目中就有了几种弥赛亚形象,主要有4种:①弥赛亚是大卫之子,大卫王位继承者;②弥赛亚是“人子”;③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④弥赛亚是先知。尽管弥赛亚的具体形象有所差异,但犹太人的共同愿望是盼望弥赛亚成为他们的复国救主,拯救他们摆脱异族的奴役。基督教诞生时,犹太人中的基督徒继承了犹太人的弥赛亚思想,声称耶稣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弥赛亚,希腊文称“Christos”(“基督”)。他们认为耶稣是基督,是全人类的救世主,凡信奉他的人,就可得拯救,罪得赦免。“基督”后来就成为耶稣的称号,常和耶稣连称为“基督耶稣”或“耶稣基督”。(《参见《圣经百科辞典》第499页)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的听众被区别为私下接受教导的门徒与公开被教导的群众以及犹太教的领袖们。20世纪初,在新约研究中出现的“弥赛亚的奥秘假说”,就是针对这些私下接受教导的门徒,即初期的基督徒。马可接受了这群人的传统,由此而在马可福音中有“弥赛亚的奥秘”之现象。由于其和这里的主题只有间接的关系,笔者另有专文讨论。不过,该现象强化了马可福音中耶稣作为基督的主要身份论的观点。

三、上帝的爱子

上帝在耶稣受洗时宣告耶稣作为自己喜悦的“爱子”,并在耶稣变像时向他的三个核心门徒宣告,在马可福音上帝两次直接言说和两次行动,确认耶稣是上帝的爱子。耶稣虽然在下山的时候没有直接沿用作为上帝爱子的说法,但他说“人子”将从死里复活文实际上是间接称了自己与永生上帝的绝对关联。“变像故事”表明了那稣位格荣耀甚至神性的方面,客西马尼园故事显明他的位格的人性乃至脆弱的方面。这就是基督教的正统教义强调耶稣的神人二性的依居之一。

耶稣还在自我隐喻中间接承认他就是上帝的儿子。葡萄园的比喻中,园户指在耶路撒冷圣殿中的祭司长、文士和长老。在上的经节中,耶稣通过反问这些人施洗约翰的权柄来自哪里,回答了他对其洁净圣殿行为之权柄的质问。在耶稣心里,施洗约翰乃是园主打到园户那里去的一个仆人,而最后打发去的“爱子”被杀的遭遇其实符合耶稣认为自己必受难的预言。此外,在谈到末世的时间时,耶稣被称为“子”,甚至他也不知道末世的终点何时到来。在耶稣的宣告中,他将父看作时间最终的设定者、看作时间之主。

四、耶稣是主

在新旧约中“主”出现了1720处,当然这里的“主”不是全部指上帝。在旧约中父神耶和华称为主,在新约中耶稣作为主延续至今。

由于与耶和华上帝之间亲密的人性关系,耶稣称耶和华为“主”。这种称呼表明了两者的绝对相关。事实上,它也与耶稣作为上帝儿子的身份相呼应。比如,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正如在七十士译本中那样,在新约里,希腊语theos和希伯来语中的elohim相呼应;希腊语kyrios和希伯来语中的yahweh相呼应。后者即最初向摩西启示的上帝之名。

门徒称耶稣为“主”。在罗马帝国,“主”的名号也用于皇帝。早期基督徒宣告耶稣为主,可能暗示对罗马皇帝作为主的否定。这种宣告因而在政治上带有颠覆性的涵义,甚至面临失丧生命的危险。

在人我关系中,耶稣清楚自己是谁,他自称为“主”。他与上帝同为“主”的称谓,意味着他们彼此间的绝对同一。

五、人子

人子(Son of Man)亚兰语的原文意思是人。新约中对耶稣的称呼,旧约中曾出现过若干次,在新约中出现次数比较多,据统计,人子这个词在马太福音中出现过31次,马可福音中出现过14次,路加福音中出现过25次,约翰福音中出现过12次。 主耶稣自称为人子,大致包含三种含义,一是表明自己是人,他有在世做人的责任,而且要服侍人;二是说明自己就是在末日审判时将要出现的弥赛亚;三是表明自己受难,死亡与复活的情况,强调他所处的卑微地位和将要显现的荣耀,“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马太福音25:31)。主耶稣是完全的人,更是完全的神。

从历史的角度,耶稣将自己的人子身份同过去的犹太历史关联起来。这种表述植根于前基督教的犹太背景,耶和华父神称先知以西结为“人子”,旨在强调他的人性。但以理书7章13至14节说到有随位“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需要注意的是:耶稣不只是某个人子(son of man),即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中,根据创造者的计划,人性得到完全的实现。正是作为人子,耶稣宣布他本人能够在地上赦罪,是安息日的主。

马可强调耶稣的人子身份,他的教导拥有权柄,包括对圣殿的功能的教导,“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歌罗西书1章26节)除了涉及耶稣有赦罪的权柄与作为安息日之主的权柄外,他关于自己作为人子的谈论都是发生在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之后。在耶稣的人子的称谓中内含耶稣在人我关系中的自我理解。

自我指称的人子形象。每位福音书作者都以耶稣本人的口吻记录下“人子”这个名号。马可福音中的耶稣使用“人子”12次,“基督”的名号却只有一次。他教导他的门徒:他必须受难、死亡、复活,他将在荣耀中来临施行审判、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

受难、复活的人子形象(the Son of Man as part of the Passionpre-dictions):耶稣一方面在传道中向不信的听者表明这种身份,一方面向他的门徒揭示出来。马可在预言耶稣未来受难和复活的经文中,把稣描绘为受难、复活的人子形象。这同马可认为耶稣是上帝为人受难为人的仆人的主题相关联,和耶稣是受苦的仆人的弥赛亚身份相关。人若要做真正的门徒,他就需要披戴耶稣的这种受苦的仆人身份。仆人应当跟随主人走的路。

再来的人子形象(the Son of Man as a glorious figure at the last judg):这受难的人子,同时是再来的人子。当耶稣说地上的万族会看见人子满有能力、荣耀,驾云再来的时候,他是把自己理解为再来的那一位。耶稣的再来又同上帝的至高存在关联起来。耶稣被宣告为复活的主,他一样具有真实的人性。在耶稣的受难与再来之间,马可自然承认耶稣的复活、升天,否则就不可能有耶稣再来事件的发生。

耶稣作为人子的再来事件是一个历史中的未来应许事件。在耶稣的自我意识中,他的再来的应许事件确认了他作为人子与神子的身份。他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他来自于上帝,又要复活升天坐在上帝这位位全能者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他再来为了什么?乃是为了审判万人,从而彰显上帝作为全能者的存在。耶稣审判的应许事件,构成终末他 论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是对全能的上帝的见证。

因为这样,在基督教初期的历史上,耶稣作为人子的身份才被有意识地忽略。超自然的存在者如上帝、魔鬼称耶稣为“神子”而非“人子”;尽管已经听说过耶稣自称为“人子”,彼得认信耶稣为弥赛亚,同样,犹太会众把耶稣当作先知,大祭司审判耶稣询问他是否为“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

好,感谢亲爱的弟兄姊妹的阅读。我们今天的分享暂时到这里,请继续关注本文的下篇。

愿赐平安的主随时随处亲自给我们平安,愿主常与我们众人同在!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