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参加助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工作坊有感

7月初,笔者前往西南成都,参加了一个社区资源动员互联网筹款工作坊,短短的四天时间,有讲座交流、由座谈、实地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组织者的各位老师和蔼可亲,竭尽心力组织好全程的每个环节。四天活动紧张而充实,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30多位各社会组织的伙伴来自十多个省市,经过破冰活动等游戏,一起学习交流分享共融,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活动地点在美丽的成都市北郊彭州市同济镇的圆通坝,合作接待机构是彭州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机构的负责人范秀云和丈夫叶德金秉承用爱心接力、让生命连接的服务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服务于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障人士、社会救助等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经过不懈努力打造的“爸妈食堂”项目,初步形成了五社联动下“1+1+4+6”服务模式1.0版本(1是党建引领,1是爸妈食堂主阵地,4是4个延展服务场景探索:爸妈菜园、慈善爱心超市、公益民宿、盲人按摩馆,6是一点筹资模式:政府奖补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一点、平台申请一点、菜园创收一点),使家门口养老模式在周边几个村里推广开来,并且成为品牌项目。

这里山清水秀,是成都的后花园,绿植遍地满目葱绿,各色鲜花盛开,空气清新,溪流潺潺,令人有回归自然的愉悦。悠闲慢生活,恬静而温馨。大家还一起兴致勃勃地来到“爸妈食堂”,亲手切菜烹饪,参与公益实践,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感受助人自助的快乐。

这次工作坊的举办旨在面对一些社会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专业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的发展困境,大多数社会组织资源渠道单一,机构生存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缺乏社会资源。特别是针对互联网筹款时代,流量为王,如何撬动互联网流量杠杆?愿景、使命目标如何成就机构的品牌项目?如何选择赛道,实现弯道超车?立足社区、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如何激发社区活力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课题邀请了著名学者、具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区工作者、社会组织负责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社会组织发展展望、机构战略、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项目设计及品牌化管理,如何挖掘社区组织、互联网筹款流量杠杆知识。每个人参与了动手实践,完成了自己机构的社会资源图。还举办了我们的“公益人生”主题活动,共同交流分享了自己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及感悟。

此后在成都市大家先后参观了青白江社区发展基金会、大弯街道北新社区、大弯化工路社区、大同街道一心社区等社会服务先进单位。实地参观了成都市社创中心后,大家还与资深社工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沟通,我们看到了成都作为大西南国际大都市,自古作为天府之国,秀丽的风光,温润的气候,宜人宜居,加上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还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说法。近代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外国传教士在巴山蜀水传扬福音,形成了现代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的滥觞。尤其是华西医院及医学院成为标杆,至今仍引人注目。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的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如雨后春笋,一些扶持政策的激励营造了良好氛围,出现了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的福祉。

注: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