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孙中山的恩师康德黎

康德黎
康德黎

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孙中山“伦敦蒙难”的事,此事对他来说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也因着这次化险为夷而声名鹊起,成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在“伦敦蒙难”中有位英国医生起了关键作用,假如不是他及时伸出援手,那么孙中山可能就此为革命流血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将改变。他就是孙中山的恩师康德黎。

康德黎1851年生于英国,是阿伯丁大学的毕业生,同时也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他曾经接受教会派遣来到香港,于1889至1896年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

1887年,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开始了五年的深造。他在此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得到了老师康德黎的青睐。康德黎曾指出,在其所教的24名学生中,孙逸仙对其最具吸引力,因为他品质文雅,勤奋求学,不论在学校或私人生活都表现如绅士般的仪态,实在是其他同学的模范。他们建立起了良师益友的关系,在学校毕业典礼上,他亲自将毕业证书发给了孙中山。

1892年,孙中山前往澳门开设诊所,成为当地首位华人西医。而康德黎只要有空,都会乘船到澳门指导孙行医。这让刚刚步入医疗圈的孙受益匪浅,出现了“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就诊者户限为穿”的景象。

但是孙中山却遭到了葡萄牙当局的拦阻,以不会葡文为由,禁止他行医。此事对他触动极大,深刻感到国家贫弱带来的屈辱。加上清廷腐败不堪,他于是放弃行医,走上了革命道路。而康德黎也支持学生的选择,并在广州起义失败后,为孙提供了帮助,助其顺利逃脱到日本。

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原本约康德黎到教堂礼拜,却在途中遭到清公使馆的逮捕,并准备带回国处决。孙中山通过公使馆的雇员科尔,与康德黎取得了联系。

得知孙中山处于险境中,康德黎动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营救,先后联系了伦敦警署以及英国外交部,并在《全球报》上披露了孙中山蒙难的消息。这在英国引起了舆论哗然,社会各界纷纷向清使馆施压。英国政府更是于22日向清政府驻英使馆递交备忘录,要求按国际公法和国际惯例释放私捕人员。最终在第二天,孙中山得以安全脱险。

1897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记》中感激康德黎的救助,指出“不禁感极而泣矣”。而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仍在信中感恩康德黎夫妇:“当我从现在的地位回顾以往的艰辛与苦斗,念及你们始终不渝、令人难忘的盛情厚谊时,使我更加感激你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安息。康德黎得知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参加了在伦敦的追思会。他声泪俱下地讲述中山先生的生平,令与会者十分动容。

次年,康德黎也在伦敦安息,走完了其75年的人生。他与孙中山亦师亦友,两人结成了近40年的深厚友谊。假如没有康德黎当年鼎力救助,中国近代的进程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