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福建漳州首个开创女子教育先河的学校——平和小溪女子学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归正教传教士在闽南地区开展传教事工。很快他们认识到,要使圣经对人们产生重要影响,必须首先解决扫盲的问题。而在这之中,女子教育则比男性而言更为迫切重要。

在当时,国人尚且对女子教育持有传统保守观念,不愿送女子上学,更不愿意让自已的女儿在有男生的学校就读,生怕同男生有肢体接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创办了专门面向女童开展教学的“培德女学堂”,让许多当地的女子得以走进校门,学习文化课程。

培德女子学堂的成功办学,也促使教会开始在同样作为闽南内陆地区最为主要的传教中心之一的平和地区开始创办女子学堂。

微信图片_20230719112729.jpg

1888年,美国传教士栗山大牧师娘艾丽斯在平和小溪创办漳州地区最早的“小溪女子学堂”,开创了当地女子教育的先河。起初创办时,所有学生在租来的房子里上课,不久后,小溪教会在国外传道妇女委员会的资助下,于小溪桥头街礼拜堂东侧兴建了学堂新址,学员便从此在新校舍里住宿学习。

图片1.png

1892年春,美国传教士亨利·考伯牧师到小溪考察时,对小溪女子学堂这样描述:“礼拜堂之上是女子小学校,我们登上又窄又陡的楼梯, 看到18个女孩的笑脸,还有她们的老师,她们向我们行礼,热情地欢迎我们,请我们喝茶, 可惜她们没有好一点儿的校舍 , 楼上的面积大约只有12-15英尺乘以25英尺,分为了两个部分,前面作为卧室, 后面用来上课和起居,窗子很小,房间阴暗而简陋,看起来毫无诱人之处……”虽然校舍狭窄, 但仍有许多女孩要求入学。

微信图片_20230719112731.jpg

1886年,最先来到平和传教的汲澧谰牧师和牧师娘汲海伦在小溪后巷村建了两座姑娘楼。1893年,小溪女学堂又增设了小溪福音学社(俗称“小溪妇校”)由汲海伦师娘担任校长,学堂开学时有8位妇女寄宿生在校学习,其余大多是就近走读妇女来堂学习。

学堂的教师主要是由传教士担任,其中有在闽南一带传教士中音乐素养最高,造诣颇深的闵美德姑娘(注:著名钢琴教育家李嘉禄、花腔女高音家颜宝玲都师从其门下)与马安宁、妙义爱两位姑娘,以及从神学院毕业的漳浦人泓莹的外祖母(下图)的等国内女传道人。但是,她们都不住在学堂,而是在远离学校近500米姑娘楼里生活起居。

微信图片_202307191127291.jpg

微信图片_202307191127292.jpg

厦门泓莹姐妹供图

平和小溪女子学堂和小溪妇女圣经学堂创建的初衷都是教会为妇女扫盲认字、读圣经,可学堂並没有勿视非宗教课程,如地理、算术、中国文学、自然、艺术和音乐,还向妇女教授家政学,以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与修养。

微信图片_20230719112253.jpg

后记:

平和小溪女子学堂(含小溪妇校)和小溪后巷的二座姑娘楼原都是小溪基督教堂房产,解放后小溪女子学堂及妇校停办,校舍改为平和县青年团工会妇联办公地点,六十年代后一度作为县委组织部办公地及政府工作人员宿舍,两座姑娘楼长期作为县人武部办公地点,两处共占地约近十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城改全拆。

(文中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白克瑞博士提供)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