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清明节期话清明

不知道有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总是喜欢想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寓意?或者是包含了人们对于什么事物的向往?想到这里我就开始着手查阅一些古代典籍,在里面输入“清明”二字,很快我想要查找的东西就出来了。在《荀子·解蔽》中有说:“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髪眉而查理矣。”荀子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他认为人心就像是一汪潭水,在下面的是污泥般丑恶的湛浊,而在上的则是清楚明朗的净水,当人看到水面有杂质的时间,不要因为揪出杂质而大肆扰动池水,否则只会造成更多的杂质。因而清明在荀子的主张里面是指“清澈明朗”之意,荀子告诫当时的人不要因为纠错而扰乱了清明,这其实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引发了持续大约500年的战争,这500年在孔子看来也不是一种义战,所以孔子说春秋无义战。正是这一场没有正义之分的战斗,勾起了人心相贼的社会局面,搅动了人心灵底层湛浊,使人性的黑暗面完全的展现出来。

荀子的性恶论主张其实与基督教的原罪论非常的相似,都是主张人人生而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有犯罪倾向的,就如亚当和夏娃也是如此,在面对试探引诱的时间是无能抵抗的,只不过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荀子认为“正错而勿动”,这样能使湛浊永远在底部不能翻腾上来,以保社会道德之清明。而基督教则认为,人内在的不完全性需要彻底的革除,换言之人需要换一个没有污泥的池子,然后注入清水,这个没有污泥的池子就是基督的生命,正如耶利米书所言:我的百姓有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破旧不能储水的池子。这里面的两件恶事都是围绕着水而论的,就达到清明的条件而言,活水畅流的地方自然就没有了污泥。所以荀子解决的是表面的问题,不搅动池水以正清明,而基督教是除去污泥永远清明。以上这个方面都是指人性而言的,如何使人性以清明。

在《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说:“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这一段讲得是“牧野之战”的原因,因为纣王无道,所以武王率大军对其进行讨伐,以还政治之清明。提到政治,我们中国人似乎感触的更多一些,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跌宕之间,普通人的命运总是总是被强行的绑在政治里面,我们所崇尚的自由、清明、仁爱似乎成为遥远只能意会而不能拥有的梦想。暂且不论我们历史中的军阀混战亦或是500年的春秋战争,谁又能从中间分的清哪个是正?哪个又是邪呢?最终在斗争里面活下来的才是正的,因为历史的书写在活人手中,死去的人不能发声了。世界上岂也不如此么?罗马人相对罗马人是正义的,甚至屠杀600万犹太人的希特勒在他胜利的典礼中也是荣耀的。

这其实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之一,我们相信神是公义的,祂不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统治者一样,圣经中说:“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平和公义是祂宝座的根基”。这是人们对于政治清明的一个宏远诉求,基督教相信在未来的那个世界里面神必将清明像其创造天地一样从天带来,届时天下真正大同,政治也将永久清明。上帝从混沌中创造天地,使天地清明,也照样从混乱中整合世界,使世界清明。孔子就政治清明的观点与圣经也有不同,孔子所提倡的清明是“以暴制暴”式的清明,这也正是人类历史的真实写照,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朝代不可能永久清明,或许前几代还算清明,然而昏庸者临到似乎一夜之间清明就完全变成湛浊了。基督教所诉求的清明不是借人的力量完成的,而是仰望一种远超越人之外的力量完成的,他是清明公义的缔造者,因此他的治理也最为清明。圣经对于神临格此世的千禧年如此说道:那时,公平要居在田野,公义要居在肥田。可见上帝作为清明之神,必将真正的清明赏赐给那些信靠祂的人。

在《礼记·玉藻》中有说:“色容厉肃,视容清明。”这里面的指的是一个人行事需要正色正智。视是指一个人的头脑、眼界,或者称之谓理智。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就用到了清明二字,这里面的清明就是取自于此。这首诗里面有两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理智的清明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经常说某某人黑白不分,就是指这个人理智不清明,或者这个人故意混淆视听使黑白颠倒。不少人都去过故宫游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乾清宫上面的匾额,所提的“正大光明”就是指一个人有智慧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词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心如明镜,端正是非。

清明之心在今日这个喧嚣的社会里面也尤其重要,我们知道在网络上面充斥着各样的谣言,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缭乱,可能稍不注意我们就会被谣言蛊惑,而此时拥有一颗清明之心是何等重要啊。在圣经里面主耶稣劝导我们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与我们所说的清明意思非常的相近,智慧之子所听见的任何事情他都会仔细的判断,要搞明白是与不是,而愚昧人则是话就信。面对这个世界不断新的声音的爆发,基督徒需要做的就是保守己心,胜于保守一切,凡事慎思明辨。在圣经启示录里面有这样一个教会,叫做老底嘉教会,主耶稣说他们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教会,这个冷和热笔者将其解释为“冷静和热心”,这两件品质是王的品质,一个要成为天国君王的人,需要有冷静思考的能力和热忱为公的心力。基督徒在这个世界里面是被神所拣选的人,我们需要有一颗冷静的头脑和热忱的心,如此才真正的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圣经以弗所书说:“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在《逸周书·周月》里面有说:“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思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远望去一片清净明洁。”因此清明时节预示着寒冷已经彻底过去了,人们可以走到户外踏青游玩了。因为中国人祖宗情节比较重,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清明节的到来的时候,首先去看一看自己的祖先,因此有了清明扫墓的习惯。当然这个为什么清明扫墓的说法有很多,笔者最赞同的是清明是人们可以外出的节气令,预示着冬天以往,寒冷止住,因此远游前去祖先的坟前进行探望。古人出远门和今天不同,他们是不到清明过完不出远门的,倒不是因为祭祀的原因,而是因为冷。过完了清明他们就开始纷纷出门了,出门前到祖宗墓前探望一下,加一把土表明这一家后继有人。而清明节是出门的日子,因此后面的日子才有意义,比如端午节是团聚的日子,中秋节还是团聚的日子。

现代社会人们因为出门比较早,很多都是正月就出门了,因此体会不到古人清明时节路上行人纷纷的景象。那我们作为基督徒能否在清明节的时间去扫墓呢?以我为例,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无可厚非,就像冰心曾说过:“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冰心是一名基督徒,她认为我们基督徒虽然不烧纸也应该去扫墓,这样可以让人学会如何有一种恭肃静默的态度。现代的社会对于宗教是浮躁的,因此很难体会到恭肃静默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而通过对于扫墓的礼仪就可以让我们以及孩子理解何为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圣经其实也并不排斥人去扫墓,比如主耶稣曾对法利赛人说:“你们这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而你们的行为证实了你们是他们的子孙。”这说明主耶稣并不反对他们修饰那些古人的坟墓,只是反对他们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常常杀害先知。耶稣并不排斥人去修建先人的坟墓,他所排斥的是那些假冒伪善的人。

“清明”是一种美好的夙愿,一种秩序上的美好,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混沌下面,生活在那种冤假错案接日连天的阴晦里面,在这清明节临到之际,也愿我们都能够向神祈祷,愿世界得知神的道路,因而清明。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