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台北“基督之家”看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37日至8日,笔者参加台湾政治大学举办的“两岸公共治理经验论坛”。会议之余,由朋友介绍,参访了位于台北的教会“基督之家”,对于基督教的在地化、中国化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基督之家”创立于1969年,今年是其45周年纪念。目前在台湾有6家教会,2000多信众;同时在美国有9家教会,信众也有数千。8日下午,由教会的黄长老夫妇陪同,我走马观花式拜访了台北的“基督之家”。这是一家典型的都市社区型教会,没有单独院落的教堂,两处活动地点都在市中心的写字楼内。我们看的第一个点在杭州南路,位于一座写字楼的4层,可容纳500人聚会。另一个点在青岛东路,包括一座写字楼的346层和地下室。正值周六的傍晚,教会的活动不多,我们看到一位牧师正在为青少年学生做课外辅导,主题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等问题,听讲者约有六七十人。教会的活动空间非常紧张,但我仍然看到有一大间房子用来做旧货市场,服务于弱势群体。最后,我们参访了一家中学的体育馆,每逢周日,教会都要租用这块场地做礼拜,上下午各一场,每场800人左右。我们去的时候,体育馆已经由教会摆好座椅,铺好地毯,为第二天的礼拜做好了准备。

“基督之家”在思想上强调“教会是家,不是社团组织”。“家”讲究骨肉之亲、手足之情,彼此关怀,互无所求,享受爱心的包容、温暖的帮助,使信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管理上,“基督之家”的定位是“地方教会,长老治会”,坚持自立、自传、自养的原则。

我在参访中的一个突出印象,是教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基于“基督之家”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良好口碑,教会被设立为“台北市中正区友善儿童少年福利服务点”,享受“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公益彩券盈余分配基金补助”,主要活动包括开设讲座、照顾放学后的孩子、为贫寒家庭儿童提供辅导等等。显然,善用宗教团体的力量从事社会服务,会大大提高政府慈善公益事业的效率。

“基督之家”的创始人是寇世远(19201993年)长老,在教会内被尊称为“寇监督”。他祖籍沈阳,生于福州。1946年来台工作,1952年皈信基督教,1957年成为传道人。1969年,他创立“基督之家”,1978年又到美国旧金山设立教会。“寇监督”在教会工作之余,还在多家神学院、大学研究所担任教职与研究工作,著作有70余种。他还是广播、电视传道的重要实践者,目前有诸多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大陆的全国基督教两会也出版有《寇世远研经集》。

就神学思想看,寇世远非常重视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结合。他认为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与基督教的福音暗合,“善用中国文化,为真道作注解,藉以广传福音,是一件可以做而且应当做的工作。西方传教士可以不懂,中国基督徒不能不知。”他对于大陆的基督教会有很深的体认。1988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大陆基督教的“三自”运动,“丢掉西方包袱,直接仰望神的预备,在某种意义上,毋宁说是正确的。他们也废除一切宗派,所有教会都是地方的,彼此之间有了合一的沟通,这是进步的现象。”“要紧的是三自运动的讲台所传信息,倒都是纯正的福音”。1992年,“寇监督”在身体已经很虚弱的情况下坚持访问了大陆,并传道28场。

依据东海大学赵星光教授的最新调查,台湾所有增长迅速的教会,都是坚持本土化的;而所有从属于外国差会者,无不在衰退之中。“基督之家”这一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会的成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原题:台北的“基督之家”

作者简介:魏德东,哲学博士、副教授。19821986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主编《宗教社会科学》年刊,《宗教公益事业论丛》年刊。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