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与属灵的传承

作者: 苏湖港
来源:福音时报
2024-11-29 18:15:29
分享与播放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许多教会遗址默默矗立,犹如历史的伤痕,却又是信仰的丰碑。它们曾是福音播撒的中心,承载着复兴与希望的光辉,也见证了困苦与凋零的脚步。这些遗址也提醒我们,这些荒芜之地的废墟从未真正沉寂。它们如同神话语的回声,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我们:“起来!继承前人的托付,传递未竟的使命!”它们的故事既是过去的篇章,也是今天的警钟。愿我们心中常存敬畏与感恩,带着前人的见证,走向忠心的服侍,把福音的光辉撒播得更远、更广!

一、福音的生命力与时代的呼唤

1、宣教士的牺牲与播种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作为第一位踏足中国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马礼逊的名字如同教会历史的晨星。他独自一人来到一个陌生而敌对的环境,面临语言不通、文化冲突和政府的压制,但他仍然坚定不移。他用数年时间翻译了《圣经》,并编撰了第一本汉英词典,这些工作奠定了中国基督教会的文化根基。他的忠心表明福音的复兴从来离不开扎实的预备和默默无闻的耕耘。

戴德生(Hudson Taylor)

戴德生被称为“中国的保罗”,他的事工标志着中国福音的传扬从沿海向内地的转变。他倡导本土化,放弃西方人的身份标志,穿中国服装,吃中国食物,用中国方言讲道。他的策略不仅突破了文化的障碍,也为内地教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然而,戴德生的一生却充满了试炼,妻子和孩子的接连离世、健康的恶化、同工的背叛都没有动摇他的信心。他的名言“若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福音的复兴需要彻底的舍己与委身。

慕迪夫妇(John and Betty Stam

1934年,年轻的慕迪夫妇因信仰殉道时,年仅20多岁。他们在中国的服侍时间虽短,却如同天际划过的流星,以壮烈的牺牲为中国教会写下不可磨灭的篇章。他们在敌人面前坦然无惧地宣告:“若我们的死能让福音的种子生长,我们毫无怨言。”他们的殉道震撼了西方世界,激发了更多宣教士的热情,也唤醒了中国信徒对福音的更深委身。

2、中国牧者的觉醒与带领

宋尚节

宋尚节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卫斯理”,他本可以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科学家职业,但神的呼召使他放下世俗的成功,转而投身于布道事工。他的布道会从北至南、从城市到乡村,吸引了无数悔改的灵魂。他疾呼罪恶的本质,号召人们悔改归向神。他说:“若不能带人归主,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虽然他一生短暂,但他用燃烧的热情点燃了中国教会的复兴火焰,至今仍是信徒心中的榜样。

王明道

作为中国家庭教会运动的先驱,王明道的信仰如同磐石般坚定。他在政府压力面前不妥协,坚持“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他的著作和讲道成为许多信徒的属灵养料。他被监禁多年,然而在狱中的见证却如金子般纯净,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他的生命告诉我们,教会的复兴需要付上代价。

倪柝声

倪柝声是中国教会史上灵命深邃的属灵导师之一。他不仅在讲道和著作上带领信徒走向基督的丰盛生命,也以自己全然降服的生命见证了基督的得胜。他因信仰被囚禁多年,却在苦难中彰显出对主的忠诚与盼望。他的灵修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教会,他的生命是对福音生命力的最有力诠释。

二、现代基督徒的反思与儆醒

1、是否持守真道

马礼逊、戴德生、王明道等属灵伟人所付出的一切都直指一个核心:福音的力量在于真理本身的纯正。然而,今天的教会是否仍然捍卫着这份纯正?在世俗化的洪流中,是否在妥协,是否在淡化神的圣洁与公义?在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时,是否还能像王明道那样,坚定地说出:“信仰若没有代价,便显不出它的价值?”如果连教会自身都动摇了真道的根基,又如何能吸引灵魂归向基督呢?

2、是否有属灵的火热

复兴从来不是偶然的,而是来自信徒对神热切的爱慕与渴望。宋尚节的事工之所以能够触及无数灵魂,是因为他燃烧着对神的爱。他的祷告与讲道中涌动着一股属天的热情,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心灵。而今日的我们呢?是否还渴慕亲近神,还是已被娱乐化的生活和物质的追求侵蚀了灵里的敏感?祷告是否仅仅成为一种形式?敬拜是否已失去深度与真诚?复兴从来不缺资源,而是缺乏愿意为主彻底摆上的心志。

3、是否关注教会的合一

在历史上,教会内部分裂是导致教会衰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内部纷争、嫉妒、争权常常削弱了教会的属灵见证,甚至令福音的光辉蒙尘。在今日,基督徒是否仍执着于个人的利益与偏见,是否因小事斤斤计较,而忽视了主所教导的彼此相爱?合一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在基督里彼此相爱,互相建造。这是基督的教会在世人面前为祂作光作盐的基本要求。

三、属灵价值与传承:从遗址到活石

1、见证信心的力量

遗址提醒我们,在那些破旧的墙垣间,曾有人为福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从马礼逊在澳门翻译圣经的深夜,到宋尚节辗转各地布道的足迹,每一片瓦砾、每一块石砖都见证了神如何使用平凡人完成祂的伟大计划。这些生命的见证使我们明白,信仰的力量不在于外在的建筑,而在于内里的真实与深度。

2、启发传承的使命

遗址的存在提醒我们,神的工人只是暂时的,而神的国度是永恒的。福音的传递如同接力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跑道上的接棒者。前人已然将福音之火传至我们手中,我们又是否将这光传递给下一代?遗址虽荒废,但传承的使命却生生不息。现代基督徒是否愿意肩负起将福音带向更远地方的责任,正是今天信仰的试金石。

3、与神同工的鼓励

那些荒芜的遗址,看似冷清,但却在提醒我们一个属灵的真理:神的国度不会因人的失败而停滞。历史的每一刻,都有忠心的神仆在顺服与信心中完成祂的计划。教堂虽毁,但基督的教会永不败坏。遗址的存在见证了神在过去的信实,同时也向我们发出召唤:你是否愿意与神同工,成为那“站在破口中”的人?

今日的中国教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文化挑战与属灵争战,更需要有复兴的勇士站立起来,不惧代价,不负托付。愿我们承接前人所留下的属灵遗产,以感恩的心和奋勇的精神,继续在神的国度中奔跑,将福音的光芒带到未至之地,直到主的荣耀充满全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马来西亚一名华人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