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会:音乐在路德弥撒改革中的重要性及其神学意义

金陵协和神学院于2023年11月24日晚在学院图书馆四楼博雅斋举办第七十五期博雅读书会,讲题为音乐在路德的弥撒改革中的重要性及其神学意义。此次读书会为文艺与宗教系列第三次读书会,由复旦大学宗教学博士赵炜蓉女士主讲,学院翁翠琴老师主持。

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会.jpg

路德的宗教改革始于一个礼拜实践的改革。如何把教会的礼拜实践变成真正的福音敬拜,是路德礼拜改革的中心问题。历史上很少有剧变像路德的宗教改革那样直接影响音乐史,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人是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且对音乐的力量非常认同的人。路德对敬拜礼仪及音乐的本土化的努力,对今天中国教会进行礼仪中国化及圣乐中国化的探索都不无借鉴意义。在本次分享中,赵博士揭示了路德的教会改革与他的福音神学之间的关系,还有音乐在路德的神学及教会改革当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路德的音乐神学。

赵博士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路德的改革与音乐的关系,首先是路德早年的生活与音乐的关系。路德小时候家人对他的管教很严格,但是音乐和歌声带给他很多慰藉,路德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可以唱比较难的四声部音乐。随着年龄增长路德先后进入曼斯菲尔德的拉丁学校和马格德堡的教区总教堂的拉丁学校学习,这奠定了路德在语言、神学和音乐方面的扎实基础。

其次,赵博士介绍了路德的音乐神学。路德认为音乐是情感性的体验,他对音乐的恋慕和投入是一种情感和感受。并且路德称音乐是神的赐予,不是人的赐予,因为音乐作为创始之初的被造物无处不在。

第三,音乐是赐予的福音。路德认为福音和音乐本质上都是神的恩典和赐予。在路德的礼拜改革(弥撒仪式)中,音乐披上了活泼的上帝圣言。会众与司祭和诗班一起去歌唱、赞颂和敬拜,并通过在音乐礼拜中回应牧者对上帝之道的宣讲,宣告福音和表达信心的喜说。

第四,赵博士谈到路德的礼拜改革。在路德看来,福音正是建构性的语言行动,语言符号本身就已经是事物——这是路德释经学的重大发现,也是严格意义上的改教发现。藉着信心的福音宣告,意味着一个人的新生,即称义。对于人而言,信仰和敬拜不再是从变化着的东西(人的善工)中寻找根基,而是与永恒相连,在信心中领受上帝在基督里的应许和祝福。

最后赵博士聚焦于音乐在路德对弥撒改革的重要性及神学意义。赵博士先介绍当时德国的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背景。那时德国民歌一直保持兴盛,与法-弗兰德的对位技巧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具有德国风格的复调歌曲:“利德”(“lied”)。利德为路德教会的众赞歌提供了音乐的范本和音乐的素材。接着赵博士通过文本分析,指出路德对弥撒音乐改革的初步意见,囊括在《关于公共敬拜的仪式》中,1522年四旬斋之后,路德回到维滕堡开始处理礼拜仪式的改革。在弥撒改革中,学界普遍认为,路德是一个温和的宗教改革者,对拉丁弥撒的传统做了相当的保留,基本延续了传统天主教会的弥撒仪式,“只有讲道和一部分诗歌不用拉丁文了”。最后便是路德礼拜改革的完成——德语弥撒。路德希望把德语弥撒变成一个“福音敬拜的表达”,让人在音乐敬拜的福音宣告中真正得自由。

赵博士指出,在神学家麦格拉斯看来,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对人类的局限和上帝对软弱之人的神圣“俯就”。无论讲道还是敬拜,都要考虑到信众的局限和需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且懂得神的话语,沐浴在神恩的光照下。上帝自己降世为人,就是以卑微的方式把祂自己启示给人类,俯就人类并降卑到人类能够理解的水平。所以,教会的讲道和敬拜也应该采用更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赵博士还播放了几首路德创作的赞美诗,如“坚固保障歌”、“我从高天而来”、“我从急难当中向你呼求”、“远远在马槽里”(路德作曲)等。

分享结束后,赵博士和同学们进行了问答互动。互动环节后,翁翠琴老师将本次读书会的分享内容作了五点总结,翁老师特别指出路德弥撒改革中音乐礼仪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对今天中国教会的基督教中国化很有借鉴意义。

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