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历史疑案: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吗?

拉丁教会四大圣师,米兰主教安波罗修在谈到当时欧洲时局说到:“匈人进攻阿兰人,阿兰人进攻哥特人,哥特人进攻泰法尔人和萨尔马提亚人,而哥特人的流亡也迫使生活在巴尔干的我们离开故乡。”

这话形象地说明了民族大迁徙给欧洲、尤其罗马帝国带来的冲击。而安波罗修提到的推动力匈人,是忽然出现在欧亚草原的一股旋风,到了阿提拉时代更是席卷罗马帝国,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上主惩罚人类的恶仆,有了“上帝之鞭”的称号。幸好有罗马教宗利奥一世挺身而出,劝说阿提拉退兵,才保全了罗马城以及亚平宁半岛南部。可随着不久后,阿提拉的过世,匈人帝国很快土崩瓦解。

关于匈人的来源,西方对此众说纷纭,而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密切,有学者注意中国《史记》、《汉书》等古籍上所记载的“匈奴”。于是就认为入侵欧洲的匈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现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当年匈奴人的后代。爱德华·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就采用了这种观点。

近代以来,国人睁眼开世界,有些学者就从西方史学中发现了关于匈人与匈奴的关系。比如1843,时任福建布政使的徐继畲通过与美国传教士雅裨理获得了大量西方史地资料,从而撰写了《瀛寰志略》这部著作。

徐继畲在第五卷《奥地利亚国》中记载:“奥地利之匈牙利地,在国之东界,古时匈奴有别部,转徙至此,攻获那卢弥”。这可能是中国学者最早关于匈奴西迁后,入侵罗马,建立匈牙利的记载。此后外交官洪钧,章太炎、梁启超等等学者都采用了此说,匈牙利是匈奴的后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认可。

在欧洲民族中,匈牙利人确实有着更多的东方因素,比如他们的名字跟我们一样,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传统服饰也与游牧民族相似,其饮食风格也保留了不少东方特点。这就更加剧了人们对于匈牙利人是匈奴人后裔的看法。

从中国历史看,东汉建立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光武帝刘秀于是联合南匈奴,攻打北匈奴。在汉帝国以及鲜卑等部落打击下,北匈奴连战连败,根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三年(公元91年),北单于复为右校卫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此后北匈奴基本从中国人视野中消失了,除了《后汉书·西域传》有零星记载外,整个民族不知所踪了。

直到将近300多年后,匈人忽然出现在欧洲,给罗马帝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当时罗马史学家记载阿提拉到“身材矮小,胸膛宽阔,头大;眼睛小,胡须稀薄,布满灰色;鼻子扁平,晒黑的皮肤,显示出他的出身证据。”这明显有着东方的相貌,可见匈人贵族中,确实有一些蒙古利亚人种。

可更多记载表明,匈人的绝大多数人口,却是高鼻深目的高加索人种,可见这个民族的主体是以白种人为主的。而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匈人,结果发现其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政治结构、艺术方面等都与匈奴人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并非是同一民族。

比较大的可能是,在北匈奴西迁后,一部分人融入到里海、东欧等地的民族中,与他们进行了融合。而部分匈奴人成了部族的领袖。更何况匈奴只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并非由单一民族构成。根据考古学研究,匈奴内既有蒙古利亚人种,也有高加索人种,黄白混血更是多数。因此匈人可能有一些人来自东方,但主体民族并非中国古籍上的匈奴。

而现代的匈牙利人虽然曾在中世纪时被视为匈人的后裔,可是根据现代考古学研究,他们其实是马扎尔人的后裔。他们原来生活在南俄草原,使用的语言属于乌戈尔语,与匈奴并无直接关系。九世纪时迁徙到今天的多瑙河盆地一带,并建立最早的匈牙利国家。

伊什特万一世是匈牙利王国第一位国王,他在登基后不久,就把在马扎尔人中盛行的基督信仰定为国教。1000年圣诞节时,他被教宗西尔维斯特二世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此后,伊什特万一世在带领下,匈牙利王国得到发展,成为中欧的大国。而他也因虔诚的信仰以及推动匈牙利基督化有功(目前匈牙利信徒总数达到92%),在1083年被天主教会封圣,目前是匈牙利的主保圣人。

综上所述,匈人中可能有些匈奴人的后裔,但不代表整个民族就是西迁的匈奴,两者不存在亲密的关系。而匈牙利人与匈人也没直接联系,而是另一个民族马扎尔人。虽然匈牙利人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特点,但其文化与匈人关系并不大。可见匈牙利人与匈奴人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民族,只是由于近代早期考古学与历史研究不发达,才造成了中西方学者的误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