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教会>正文>

基督徒如何度过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是佛教的一个节日。源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中元节”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面对这种深入人心的传统节日,我们基督徒不得不面对。然而,这个节日和我们的信仰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过节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有所区别和谨慎。

一、不盲目排斥

传统上,民间相信人一旦死亡就变成鬼魂,受阳间子孙的供奉,并且保佑子孙、家道繁荣。如果亡灵被祖孙遗忘了,他将在阴间里面沦为恶鬼孤魂。不仅不会保佑子孙,反而会来骚扰子孙、危害人间。因此在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为开鬼门的日子,也就是阴间鬼魂接受阳间子孙供奉的日子。这一天民间还会放河灯,是阳间子孙为逝去的亲人照亮回家的路,让他们可以重返人间。

这些活动,无论是出于孝顺还是出于恐惧的讨好,这些活动都不能带来祝福,而且这种关系也不健康。按理我们应该纠正,提醒他们从错误中回转敬拜真神。但是在中国,中元节已经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某些意义且深入人心,比如孝道。这已经不只是民间活动,还有其团结家族、稳定社会、繁荣文化、巩固政治等功能性的目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盲目排斥或贬低不是智慧的表现。如果盲目地排斥否定节日某些积极的意义,公开反对深入人心的公序良俗,不但起不到传福音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遭遇抵制。

在人类历史上,改变思想是需要时间,甚至需要流血的。到如今,上帝既然允许其存在,它就有其存在的理由。等上帝的时间到了,一切的谎言都无所遁形。不过,我们在这样的节日里需要谨慎。

二、过好当下生活

既要面对死亡和离别,人心不免忧伤,对此,为了更好地缅怀先人,我们应该过好当下的生活。中元节融合了儒家的孝道思想,缅怀先人,慎终追远。国学教授傅佩荣说:古人把鬼神当作我们的祖先。就是说,我们相信祖先人死为鬼,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祭祀。孔子赞成正确的宗教态度,就是说,你该祭祀就祭祀自己的祖先,要以自己的祖先为荣。作为子孙,要记得光宗耀祖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愿望。因为人类生命的长河,是随着过去的祖先、现在的我们,和未来的子孙而一路发展下去的。怎么叫尽好自己的责任呢?有两件事:一方面,要做到不要让祖先蒙羞;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不要让子孙为难。你看讲到祭祀,你祭拜过去的鬼神,就不能忽略现在活着的人。重视现实的人生,这是儒家思想的特色。我想这应该是中元节的另一个积极意义,鼓励人过好当下生活。

基督徒在这个节日里,自然也要缅怀先人,慎终追远,不过我们更知道基督徒的死,不是死了,而是睡了,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我们要再相聚,我们有盼望。对于还活着的人,最好的缅怀就是自己过好当下的生活,预备自己迎见神,与亲人再相会。

三、寻求真理盼望永生

传统的节日,基督徒肯定无法无视,在这样异教思想,迷信色彩浓厚的节日,我们需要谨慎过节,警惕思想,心意更新而变化。文化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在衣食住行中渗透人心,基督徒除了接受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也逃避不了传统文化的塑造。

在许多基督徒心中,尤其是老年信徒的思想中,或多或少还深受中元节意义的影响。有些人在今天因为怕鬼心中有恐惧,因为思亲而过度的忧伤,还有不自觉认为今日与往日不同,多了一些忌讳。我们要去思想我们的思想,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警惕过去中元节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分辨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分辨哪些是异教信仰,哪些是迷信思想,哪些是传统美德,我们要弃糟粕存精华,不能让自己糊里糊涂去参与掺杂迷信的活动。

还有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事,我们需要寻求圣经的教导,用圣经的真理来更新我们的思想,明白真理,信靠真神,盼望永生。

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逃避不了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影响。基督徒在信仰的路上也逃避不了传统文化的塑造,如何让基督教扎根在具有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是当下中国信徒要面对和思考的事。在这个有着浓厚异教信仰,迷信活动和传统文化的节日里,基督徒依然要思考基督教文化碰撞传统文化时的更新与融合。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