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堂风采】走进福州苍霞基督教堂

周六大清早,从家里乘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专程来到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的苍霞基督教堂,这里曾是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

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开间,中开间外观为两层,一层为石质尖券门,二层是三个相连的尖券窗,每层可见墙面均为三联哥特式尖券窗,两侧开间为三层高的塔楼,山尖立十字架,富丽堂皇。

图片1.jpg

教堂传达室老伯迎领我入堂,沿着十二个台阶到平台,栏侧嵌入刻有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的“示我周行”(意为指示我行大道)诗句中的四个大字,圣殿大门的正上方“基督堂”三个大字映入其中,大门两旁的对联写道“古月照今人纪念胡公营此座”、“苍霞开圣域仲瞻会督总斯堂”,打开大门我们进入圣殿。

图片2.jpg

5.jpg

6.jpg

进入圣殿,有4、5位同工正在做卫生,迎候明天弟兄姐妹的主日崇拜。他们介绍说:这是一个有150年历史的教会,1870年,英国安立间会(即圣公会)在苍霞洲广裕楼租房设立布道所,开始传教。1882年,因信教的人增多,原广裕楼堂容纳不下众多教徒主日崇拜。由教徒郑铨倡议并捐款1500银元,加上其他信徒捐献,教会以1800银元买下倚霞桥1号一家旧茶仓,加以修缮作为教堂,名为苍霞洲基督堂。

不久原教堂容纳不下日增的教徒,1918年圣公会福建教区召开教区议会,决定把苍霞基督堂重建为主教座堂。“荣归上帝·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奠基者恒会督约翰”的奠基石记载教堂是1924年元旦奠基的。

7.jpg

1927年苍霞教堂才竣工,建成教堂可以容纳1500多人同时礼拜,是当时福州最大的基督教堂,11月13日举行落成祝圣典礼,由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席鄂方智主持并讲道,同时在此成立主教座堂特区,教区主教任座堂特区主席,下设座堂牧师。 

8.jpg

9.jpg

1927年建成的苍霞教堂可以容纳1500多人同时礼拜,是当时福州最大的基督教堂,11月13日举行落成祝圣典礼盛况(网络照片)

光绪三十二年至民国7年(1906~1918年),贝嘉德任福建区第一任主教。民国8年贝嘉德辞职后恒约翰继任第二任主教。民国28年恒辞职后由舒展继任,至今圣殿西侧墙面上还嵌有一块中英文石碑(下图),记录传教士Christopher Birdwood Roussel (中文名:舒展)1906年6月4日出生,1943年8月3日在福州逝世,1938年至1940年任福建第三任会督,在这“非常艰困之秋而惨谈经营排难迈进三年功绩之宏伟有同于教会之元首真基督之忠臣也”,他至死忠心,“特勒诸碑,以志不朽”就是纪念舒展主教的!

10.jpg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区第四任主教是中国人担任。张光旭为福建古田人,1917年中学毕业后任福州苍霞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半年。1919年赴美国,进入俄亥俄州哈尔兰学院和肯扬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神学,获肯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福州汉英书院英文教师和牧师。1932圣公会福建教区选派张光旭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1940年学成回国,任福建省高级神学院主任,兼圣公会福建教区教育工作及牧师,并继续在三一中学任教。第三任主教舒展(Christopher Birdwood Roussel)逝世后,1942年初,张光旭当选为福建教区主教。苍霞堂历任座堂牧师有林步基、魏希荣、倪鼎新、郑永庚、彭鸿思、王德照、薛平西、陈振华、孙义用、等人,现林秀云为堂会牧师兼主任。

革命战争时期,苍霞基督教堂支持、掩护党的地下活动,部分地下党人借教徒身份住进教堂,利用“做礼拜的机会进行碰头联络”,为闽浙赣边区省委收具了大量的重要情报,被载入中共闽浙赣边区史记,1984年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时曾说:“苍霞基督教堂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对解放事业有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东南沿海的福建,也遭到了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特别是福建省的首府福州,更被日本侵略军作为侵略的重点地区,福州多次被日机轰炸,先后于1941年和1944年两次沦陷,给福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众多的受难者在苍霞基督教堂得到庇护,广大信徒在教堂得以博爱抚慰。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26日上午,圣公会福建教区召集全市信徒在座堂举行抗战胜利感恩礼拜,有1000多信众参加。

11.jpg

福州台江被敌机轰炸渗状(网络图片)

苍霞基督堂是福州地区现有的具有典型英国建筑风格,规模较大,保护较完好的教堂之一, 2020年苍霞基督教堂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12.jpg

如今教堂周边古建筑正在修复,街区内道路、地下管网、旅游配套设施、交通、消防、园林及周边景观改造等工程建设紧张进行。

13.jpg

苍霞教堂周边已改造好的部分景观

修缮后的苍霞基督教堂等历史建筑将进一步活化利用,引入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休闲、旅游、创意等活态第三产业,将基督教文化韵味与现代功能相结合,赋予街区建筑遗存及其依托的环境以新的风采和魅力。

(感谢林雪英牧师、白克瑞、林露等兄弟姐妹提供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