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专访王微明、芦知音夫妇:为民工教会奉献余生

提到民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是与城市的美丽和现代化极不协调的群体,穿着脏乱的衣服、吃着极差的饭菜、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却拿着最低的工资,他们分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他们属于城市,却又不被城市所接纳。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都在追求高科技、数字化的同时,对“民工”问题的探讨却只能停留在“生存”的层面。

然而,从人论的角度来讲,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一群体同样是上帝创造的生命。虽然生活条件与城市人相比有极大的差距,但是他们的灵魂在寻求着神,很多人归信了主,他们渴望能够进入神的殿敬拜和赞美,他们希望得到教会的关注和牧养。

2009年4月份,福音时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宣教的慈溪:走出新时代的“亚居拉、百基拉”》,讲述了浙江慈溪一对老信徒和民工群体的感人故事,他们就是对牧养民工信徒深有负担的王微明、芦知音夫妇。两个60多岁的老人,6年的时间为民工弟兄姐妹帮助建立了6个聚会点,每天忙碌奔波于各个聚会点之间却不觉疲倦,他们一直在说“侍奉的道路是越走越甘甜”。

王、芦夫妇的儿女们心疼每日为主的事工劳碌的父母,十一期间坚持要让两位老人来北京旅游,在北京他们特地来到福音时报网站看望主内同工们,借此机会,网站同工采访了这对新时代的“亚居拉和百基拉”。

民工弟兄姐妹是寄居者中的寄居者

当回忆起6年前建立民工教会,帮助和侍奉民工弟兄姐妹的原因时,王弟兄分享说,“神通过《圣经》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这个地上是寄居者,民工这个群体可以说是寄居者中的寄居者。慈溪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外来打工的人比本地人还多,民工对于慈溪的建设做了很大贡献。这些民工中有一些是信主的,可是他们来到这里后找不到敬拜神的地方。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星期天老板也不给他们放假,白天没有时间做礼拜,晚上教堂就关门了,因为不能听到神的话语,他们的心里很空虚,不平安。”

2003年5月王弟兄在传福音时得知有一个民工聚会的地方,他亲自去了那个聚会点被眼前的场面感动了:一个12平米左右的小房子,里面坐满了人,大约有20几个,灶具、床等日常用品也堆积在这个小小的平房里。他们对《圣经》的认识也不深,很多人还是文盲,但是他们很喜欢唱诗赞美神。王弟兄第一次找到那个地方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邀请王弟兄讲道。

没有任何准备的王弟兄被圣灵感动,就给他们讲了一篇《十字架与强盗》,很长时间没有听到神的话语的弟兄姐妹很感动,从此就坚持让王弟兄来讲道。王弟兄回家和芦姐妹分享了这些民工的情况,圣灵感动他们要为这些弟兄姐妹们建立聚会点,让他们有敬拜神的地方,可以听到神的话语。

2003年8月份,王、芦夫妇开始找房子作为聚会点,房子找了很长时间总是不合适,最后一个做五金生意的主内弟兄,提供了工人的一个宿舍,工厂的主内弟兄装了吊扇、日光灯,两位老人拿去桌子、电视机等,这间宿舍成为了民工们的第一个聚会点,来参加聚会的人数不断的增加,从最初的20几个人,发展为40几个人,到12月份的时候就达到了100多人。随着人数的增多,也考虑到信徒参加聚会的交通问题,王、芦夫妇本着哪里方便信徒就在那里设立聚会点的原则发展,截止到2009年,专门针对民工的聚会点达到了6个,每个聚会点平均有50多人。

牧养方面:缺少稳定的牧者

当谈及对这些信徒的牧养问题时,两位老人说,目前的瓶颈是没有稳定的牧者牧养他们,6年来都是王、芦夫妇邀请本地的、外地的牧师还有神学院的学生过来讲道。现在王弟兄主要负责联络工作,儿女们给他买了一辆车,他就用这辆车专门来接送讲道人,还给这辆车命名为“福音车”。

因为民工白天都要工作,所以他们的聚会都是安排在晚上,芦姐妹分享说,现在除了星期天晚上的主日聚会,周一至周五也都有查经会、祷告会,六个聚会点轮流,每天晚上都排得满满的,王弟兄每个点都要跑一跑,很不放心。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喜乐。

芦姐妹有赞美的恩赐,每个主日在教堂唱诗结束后还要跟王弟兄到民工聚会点来带领赞美,她说,“其实是很辛苦的,有的时候在教堂里唱了一天,嗓子都哑了,肉体也很累,但是还是告诉自己神是会保守的,所以我很多次都事去的时候不想去,嗓子经常是哑的,可是越服侍越甘甜,和他们在一起很喜乐,平时也总是想着他们,他们也很爱我们。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告诉他们,但是他们主动跑到医院来看望我,他们懂得爱的回报。”

这些信徒中各个年龄层的都有,王、芦夫妇还邀请牧者过来为民工肢体们举行同工培训,为孩子们举行主日学培训,本身在教堂带领主日学的芦姐妹也经常会给孩子们上课,引导他们从小学习神的话语。

民工信徒的属灵状况

王弟兄说,“刚刚信主就来到我们教会的这些人的信仰生命比较稳定,还有固定在慈溪生活7、8年的信徒,他们也是比较好的,其中有些弟兄姐妹成为比较坚固的同工,可以上台帮助讲道,做一些侍奉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信徒是早就在家乡接受了福音,由于当地的一些教导并不纯正,也有信仰偏离真理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弟兄姐妹我们就尽力的引导他,帮助他正确的领受神的话语。

芦姐妹还提到在牧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本位主义(芦姐妹把这种现象称为本位主义),就是老乡找老乡,分门别类,一定要让自己的老乡来讲道,安徽的人就找安徽的,江西的就找江西的,有事情也会偏袒自己的老乡。芦姐妹说从根本上看还是他们的属灵生命太小,没有在基督里真正成为一体,还是受人情的影响。但是他们也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本来不信的人因为看到教会弟兄姐妹之间温暖的爱,来到神的面前,他就会把福音传给他身边的人。

芦姐妹讲了一个见证,一个在工作中严重受伤的弟兄,本来不信主,可是教会得知他的苦难之后,主动到医院看望他,给他奉献,他看到原本是陌路人却如此的爱他,很受感动,就认罪悔改归向了耶稣基督,回家乡还叫家乡人信主,并且打算在家乡建立教会。

我们只想做一根小小的蜡烛

为了民工信徒能够正常的敬拜神,两位老人全身心放在了这项事工上,尤其是王弟兄在带领教会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付出了很多努力却被冤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是他毫无怨言,他说:耶稣在十字架上赦免了钉死他的人,别人对我的不理解和误解算不得什么。

当网站同工问到侍奉六年来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他说,“人生来是要侍奉神的,所以肉体再辛苦,我的属灵里面也是没有累的感觉的,我经常想到的是仆人的本分,就像《圣经》里面所说的,我在神面前能够说的就是,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不配的。”

芦姐妹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各地都有优秀的基督徒,我们所做的算不得什么,我们不需要去做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想在小小的地方做小小的蜡烛,把自己燃烧,能够为那个地方增加一点光明。我到哪里都会传福音,看见外国人也会说‘哈利路亚’,如果他是基督徒的话,就会过来跟我们拥抱,神的恩典是说也说不完的,越说越想说。”

最珍贵的礼物

因着两位老人虔诚的信仰,整个家庭成为了基督化的家庭,一家三代都认识了神。有一次他们的外孙去北戴河旅游回来之后对芦姐妹说,“外婆,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你猜是什么?”她说“是巧克力吧(因为芦姐妹很喜欢吃巧克力)”,可是外孙却说“巧克力算什么,我要送给外婆的是全世界最好的礼物”,说完他拿出了一个十字架,芦姐妹感慨的说:“《圣经》说,敬畏耶和华的,他的儿女也必蒙福,神的话语是真实可信的!”(福音时报记者秦思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