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的,也是多样的——保守福音派小批判

我曾读过范·恩根的《宣教之旅》(Mission on the Way: Issues in Mission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Books, 1996)。在几本宣教学书中,只有这本书可以被我称之为“正统”神学书。就像作者所说,直到1960年代吉拉德·安德森(Gerald Anderson)编辑《基督徒宣教神学》(Theology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 1961),没有真正的宣教神学(Van Engen 1996,18),但是在过去几个世纪传教已经遍布世界了。这时间我也读了范·恩根在他书中所提到的其他作者的文章,包括约翰斯·范凯尔(Johannes Verkuyl)、大卫·J·博世(David J. Bosch)等,再次印证范·恩根是最具神学性的作者。从他书中可以得知,范·恩根是普世-福音派,委身改革宗教会(Van Engen 1996,146)。普世主义可以作为我们的共通性。

在中国和亚洲,有很多不同的宗教,甚至在一个家庭内就会有不同的宗教,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本文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视角。另外,在亚洲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西方范式——或一些人所称呼的拉丁传统——的路径,比如韩国的“民众基督论”、中国台湾人宋泉盛主张的“第三眼神学”、印度裔的雷蒙·潘尼卡的“无二/宇宙-神-人的基督论/三一论”等。这些神学多少都代表了东方传统的复兴——我们应该记住在早期教会中,一开始就有几种不同于拉丁传统的东方传统,比如希腊正教传统、东方叙利亚传统(包括中国的景教)等。千年后我们发现他们跟古代极其类似。

虽然范·恩根没有进一步将亚洲神学与美洲神学进行一个比较,还是提供了亮光。比如,范·恩根作为福音派,强调认信复活与升天的耶稣基督(从这个路径几乎不可能走出宗教胜利主义的阴影),而几个亚洲神学家以及古代希腊语神学家强调道成肉身和钉十字架(就像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所指出的)。另外西方福音派强调通过认信耶稣基督的名得救,而东方强调通过其话语和行为的光亮得救。这也可以从一种深层次的神学路径上解释为什么一些东方人经常抱怨美国/西方传教士是文化侵略者。

就像在他的《宣教在路上》所说,“一个人在基督论上的出发点影响了所有其他;”而对于这样核心的问题,“福音派直到最近才开始注意到。”(Van Engen 1996, 146)庆幸地是范·恩根在这里提起了。他提到了约翰·西克(John Hick)关于耶稣基督的宣断:“道成肉身的神,人格化的、世上的神”,而这也是折磨他的。这是描述耶稣基督非常经典的宣断,也是我最为核心的神学反思之一。第一,它不是来自于圣经原文,最类似的经文是《约翰福音》中“道成了肉身”。截至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它应该来自于《尼西亚信经》,这个程式隐含着否定圣子先存性中的人性,导致与《迦克墩定义》中人性与神性不可分离的矛盾危机。或许由于这个原因,被称为新正统派的神学家卡尔·巴特主张一种不具肉身的先存人性,以调和信经危机。

Van Engen, Charles. “The Uniqueness of Christ.” In Ralph D. Winter and Steven C. Hawthorne, edited,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 A Reader, 4th edition, 176-182. Pasadena, California: William Carey Library, 2009.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