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教会里虚假属灵复兴的五大现象(上)

敬拜
敬拜

笔者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一位基督徒传福音后走进教会的,次年受洗,并很快作为为数不多的“信存”弟兄而受到牧者的重点栽培。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看到了教会中各种制造和迎接复兴的方法。如今已是2019年,本人离开启蒙教会、独立植堂足足有8年,增长的见识不少,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些理论的也不少,特别愿意与弟兄姊妹分享这些年跳出宗教圈看到的问题。

第一,教会门徒倍增理论。

有位弟兄曾给我介绍过这种理论,大意是传福音以后,挑选几个忠心有见识的人进行特别栽培,每年给自己设立一个计划,栽培几个人,然后再训练他们去栽培人。按照这个方式,门徒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不出几十年,将有很多人成为主的门徒。

这个理论看似让人非常心动,而且貌似有圣经依据,但它忽略了非常多的属灵真相。首先,耶稣栽培十二个门徒,有一个是卖主的。门徒倍增理论会让人自以为是在拣选人做跟班,在教会内形成拉帮结派的势力,耶稣顺服神,所以将犹大招进自己的门徒训练班,而隐忍三年不揭发不惩戒他,人做得到吗?人很难做到。其次,就栽培成果来讲,耶稣复活之前,十二门徒的栽培是失败的 ,他们在耶稣被捕的当晚都交上了自己的答卷,真正让门徒独立起来建立教会,并在大逼迫面前站立得稳的是圣灵保惠师,耶稣来到地上唯一的终极使命是为我们填上律法的坑,为我们堵住控告者的嘴,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成了”,这句叹息是指向十字架上的工,此外,无人可再立别工。再次,栽培门徒是一个非常痛苦挑战的过程,从选材到毛坯打磨,到精雕细琢,步步都是背起十字架的试炼,可以说,一个肢体有无从上头来的呼召才是他能否成为门徒,成为什么样的门徒,在什么禾场为主做工作见证的关键。

门徒倍增理论只是一个天真的数学模型,天真到如今我们回看,这和传销直销的金字塔模型没有本质区别,纯属宗教领域内换汤不换药的活动,刺激人的野心,而非挑旺人的恩赐和信心。最后,如果门徒倍增理论为教会幔子的扩张打开了一条世俗化的道路,那么是否还可以允许别的市场营销理论被引入教会,制造虚假的增长呢?答案是肯定的,有的传道人尝到了教会倍增的甜头,把人的得救规模化、方法化,最后这成了传道人和教会之间比拼的“业绩”,以此来成为衡量一个教会成功与否的重量级标志。

所以,笔者完全有理由担心,那些使教会倍增的理论忽悠了传道人,也促使传道人忽悠信徒和世人,看吧,这是我们教会的复兴,神眷顾的表现。但经历这么多大起大落的人应该扪心自问,教会的增长都是出于神的吗?教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将带来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的第二问题。

第二,教会合并理论。

能够接受金字塔模式的人,也不会排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教会合并模式,因为认同和兜售这个理论的神学基础是神的荣耀,在乎人多人少,恩赐全备,甚至马太效应也被用来支持这个理论,有的还要再加给你,没有的连你所有的都要夺去。所以,全世界各地的教会、公司、人才竞争都存在一个现象 ,资源总是向大教会、大都市、大公司、大平台集中,那些小教会,小公司,小县城,总是在承担着“做嫁衣”的脏活累活,就像大卫再遇见撒母耳之前, 家里最危险、最脏最不受待见的活,都是他在做,哥哥们养尊处优,衣锦华食 ,父亲耶西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甚至当大卫被膏以后,哥哥还习惯用曾经对待下人的态度对他恶言相向。

教会合并理论表面上增加了教会的人数、奉献和堂点规模,实际上是挪去了很多人本该有的信心功课,比如,有人担心信徒流失、恩赐缺乏,所以支持教会合并,以为教会只有制度完善、人数众多、堂点形成规模,才能吸引人、留住人,那么试问,这样的教会,吸引的是什么人,留住的又是什么人呢?是基督在吸引人还是教会呢?是信心所信的在留住人还是肉眼所见的在网罗人呢?

这些年我们虽然独立植堂,但并不是封闭的,和各种形式、各样背景的小教会、大教会都有互动,大教会要挪移地方很难 ,教会和牧者出现问题后的处理更具隐蔽性和挑战性。有的人总想把教会搞得高大上,从而吸引更多人进来混迹宗教圈,而真知的人会按照主的时候求神成全众圣徒。

此外,有些人以为,在教会还小的时候存在的问题,会在教会倍增以后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这是一种误区。最典型的就是教会小的时候,弟兄姊妹不凭信心只凭眼见,爱发怨言的毛病,在教会倍增,事工增多以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留给传道人的烂摊子会更大更烂。

教会小的时候,缺乏各样恩赐,缺乏司琴的,缺乏做招待的,没有打扫卫生的,讲道的也捉襟见肘,是不是教会大了,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改善呢?不一定,这些问题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有的大教会由于“资源” 过剩,会轮流让人在侍奉上去锻炼自己,有的人在教会为了留住有恩赐有价值的人才,会牵强地为他们安排侍奉岗位,有的牧者也不知不觉地搞起职场厚黑来,而不顾这些人是否有真正的呼召。

有的小教会则是呈现另一个极端 ,他们按照大教会的模式复刻小教会,把小教会不能承受之重担放在自己和同工身上 ,由于“资源”限制,一个人常常身兼数职,身心疲惫,极强的自尊心和挫折感并存,最后好死不如赖活着,只好醉心于世界,两手都要抓。

那么我们在反省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理清一些已经被宗教界的同僚们滥用的词,“资源”,“恩赐”,“呼召”,“服侍”,“异象”……教会是神大能见证成就的地方,不是资源成就了教会,信徒在牧者手上是属灵托付,不是可以二次开发的人力资源、关系网,靠圣灵入门,却还靠肉身成全,这是很多人信主委身教会以后,见证却越来越少,困惑迷失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更甚有不少人在教会内被骗、被宰、被坑、被放鸽子、被过河拆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基督徒不遵守神的旨意,自称是基督徒的,都不算是基督徒。

其次,恩赐也是在宗教界中耳朵听起茧的词,不信的人、没有蒙召的人、没有托付的信徒,他们所有的技能、才华、爱好、职业便利、工作成绩都不能随意称其为“恩赐”,拿专业性较强的司琴来说,是不是所有音乐科班出生的人就有恩赐呢?绝对不是。我们可以向 外邦人学习技巧,但恩赐是神带领和呼召出来的人所配备的,可能在专业性上技巧的丰富程度上不如他们,但和我们的生命是匹配的,如果司琴的人没有或者欠缺属灵生命,那么他/她在台上的服侍越多,内心就越刚硬、骄傲。

有的人见证自己说,通过参与服侍,我的生命有如何如何的变化,如何如何重新地认识神。我们得承认神的保守和恩典确实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治理教会的领袖们如果效法世界、圈地圈羊,在教会不按秩序来,就会使自己和信徒受亏损,这是血与泪的教训。没有呼召,就不可能在服侍上有见证,服侍肚腹不会有圣灵所结的果子,有呼召,配合呼召的技巧、见证、生命,都会渐渐跟上匹配,司琴还算争议较小,讲道是教会争议最大的领域,也是喂养信徒生命的核心侍奉所在,按照有的教会的做法,如果讲道可以把没有呼召、只有技巧的人拉上去锻炼操练的话,也同样会把讲台弄成炮台,弄成舞台、弄成擂台,成了口若悬河、东拉西扯的演讲,成了跳梁小丑,单口相声,以取悦信众为讲台的常见宗旨。

在末了的世代,健康的讲台和讲员是把信众和听众、把长老和同工看为十字架潜在的仇敌,莫要让他们的喜好、意见轻易更改了你的信息,我们所传讲的不是迎合人的耳朵想要听的,而是主的灵要在这个教会传讲的。把每一次讲道都当成最后一次讲道,但又拒绝批评论断的灵,主的灵绝非有的宗派那样,一开口就是定异端,分派别、搞分裂,把信徒都栽培成最强大脑。

主的灵常常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罪,叫我们为罪为义自己责备自己,若你在讲台上宣讲某个宗派,某个党派、某个国家、民族的罪恶,永远不会有具体的人出来悔改和重生。真正蒙召的人自有主的恩膏在里面教训他们,讲台的责任很多时候并非引入纷争 、嗜好、笑话、人的判断、宗派的传统,而是要引人入良人的园内,这个极其私密的空间。所以你真传讲神的话语,你不会太清楚统计到你不经意间的话语会影响台下多少人。如果是演讲家,就要察言观色、煽动情绪;如果你是知名作家,你需要读者的反馈,粉丝的见面会,来互动和有效沟通;如果是蒙召的讲员,他所操练的则是相反。你要不见一人,只见耶稣,登山显荣,彼得要搭三座棚,而你必须比彼得更清楚,你一座棚都不用搭,因为天父的云彩会遮盖你,不是你为神为教会搭棚,是神来遮盖你。

教会中无论是敬拜团队,还是讲员团队,想要在会场里人为制造属灵空气,制造爱的氛围,制造合一复兴的 气场,这是我们常经历到的魔幻版基督教,走出教会,进入社会,那个人造的 属灵“棚”瞬间凝固,见光死。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