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5.12地震五周年 走进震区教会

今年的512日,是汶川地震五周年的纪念。五年前的那场灾难中,上万同胞罹难,各地伸出援手,灾难中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爱的赞歌。

同样受难的,有我们震区的教会;援助的人群中,基督徒志愿者是特别的一群。五年过去了,福音时报编辑部走访当时的震区,我们想要知道震区的教会和弟兄姐妹们现在怎么样了,教会在如何发展?当初志愿者们的爱心和耕耘有什么果实。

五一期间,福音时报的同工走访了从广元开始,走访了北川、安县、江油、绵竹、什邡等地教会,五年前那场地震,对这些教会打下了深深烙印。

教堂 

汶川地震之后,政府出重资用于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震区范围内,基础建设都大大得到了加强,有的地区甚至称一下子跨越了三十年。

作为基督教会的基础设施,稳定的聚会场所极为重要。而聚会场所中,各个城镇的中心堂首当其冲。截止福音时报同工走访期间,震区各地中心堂,除江油的中心堂因为资金缺乏尚未竣工外,其他各地的教堂基本都已经重建完成。

北川县在地震之前并没有教堂,地震之后,新北川重新选址建设,先前安县安昌的教会在重新规划中并入了北川县,北川有了自己的礼拜堂。安县在地震后也建立了新堂,其间得到辽宁教会的大力支持,所以新堂取名“奉安堂”,以纪念辽宁教会的奉献。绵竹教会主要得到了美国角声等机构和教会的支持,福音堂在新址已经启用,余下配套工程因为资金短缺还未竣工。江油教会有一堂五点,地震后五个聚会点已经全部置办了聚会场所,但是中心堂因为资金缺口动工近两年,仍未能交付使用。

教会

由于地理地势原因,震区教会在地震之前都显得比较封闭。很多教会恢复的时间也相较于沿海城市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汶川地震对当地教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由于不少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团体、机构的进入,带去了很多新的资源和想法,无论是在教会对信徒的探访和牧养上,抑或是对社会的服务上,都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现在当年灾区的教会都在谋求自养,以及希望能够在社会服务中有所担当,应该是汶川地震后教会的回应。

不少教会已经开始尝试,探访灾民,关怀留守儿童等等,甚至有绵竹教会已经在规划建立一个福音医院。

信徒成长

教会最重要的是信徒。与地震前相比,总体来说,各地教会在信徒人数上都略有增加,但是不太明显。教会的一系列探访关怀和面对灾难后的思考,使部分信徒的灵命得以成长。

08年的地震对信徒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面对家园的毁坏,亲人的去世,很多信徒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面对苦难,人学会了思考。约伯在苦难中想要上帝给予答案。

大批基督徒志愿者在灾后的涌入,使教会探访关怀的工作得以很顺利的展开。借着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很多信徒在信仰上变得更多思考,灵命和真理上都有所长进。

基督徒志愿者和教会的爱心服侍得到了很多美好见证,因着这些感动而进入教会的人委实不少。又因为教会当时有很多救援物资,也有很多人冲着这些物资功利性的走入教会。看当时的照片记录,教会在帐篷之类的聚会总是爆满,甚至很多人撑着雨伞参加,这都是一些重要原因。

然而随着灾后生活的平静,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反应,教会的增长变得平稳。

江油地区,由于灾后重建,当地居民都贷款欠了债,债务的压力使得更多人外出打工。生活负担的繁重,不少信徒在真理的追求上变得不如过去火热,也让部分信徒流失。从地震后到今年,总体上信徒增加45百人。

志愿者的工作

512期间很多志愿者义工参与到汶川地震的救援之中,也在当地传播福音。关于志愿者当年的工作,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在走访的过程中,福音时报同工也向当地牧长和信徒求证。总体而言,基督徒志愿者在当地得到了很美好的见证,但是局部地区确实有负面的影响。

在安县,有基督徒志愿者为当时的志愿者提供食物,但是只允许相信了耶稣的人吃,造成一些反感,为当地教会之后的工作带来阻碍。绵阳平武地区,有基督徒因为不当言论,造成村民愤怒,引发了不满,后来被当地警察带走。在绵竹也有类似情况。在什邡,这个号称川西佛都的城市,一群基督徒志愿者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信任,但是由于在救援中传教太突出,被政府遣返。

福音时报同工得到更多的信息是正面的。基督徒志愿者和教会的快速反应,爱心服侍都得到了当地灾民的不少好评。因为这样的美好见证感动而走入教会的人委实不少。但是由于后期不能持续牧养,当地的习俗和现实的压力下很多人外出打工,都影响了当时传福音的果效。

警醒

汶川地震受灾地区,中国民间传统迷信影响甚巨,兼之佛教、道教的盛行,对信徒的牧养上有诸多面临的挑战。

此外,全能神、门徒会等异端仍时有出现,对信徒造成极多困扰。包括江油、绵竹、什邡等多地的教会牧长同工都对福音时报编辑部同工提到这些异端的搅扰,是教会不得不警醒提防的。

福音时报编辑部将为你带来更多后续报道,让我们重新走进汶川地震灾区的教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