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三月八号《桃姐》公映 信仰温暖老人情怀

一部探讨老年人问题的“使命式”影视佳作《桃姐》,自去年夺得多项大奖以来,备受世人关注,该影片完成至今,发行方定于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公映。

《桃姐》由许鞍华执导,基督徒编剧李恩霖以其家中女佣年老之后的人生经历为现实素材改编而成。《桃姐》演绎了现实社会中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老年人的内心情感乃是信仰层面的话题。有人一度将其与《飞越老人院》相提并论,认为这两部影视作品:一个写实深刻,一个温暖照人,共同把目光放在了老年人身上,于现实社会中给人极深之震撼!为此单从基督信仰的层面,回顾桃姐这位女佣在现实中的原型,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思考人生之生老病死有着莫大裨益。

桃姐自13岁便入李恩霖家做女佣,从李恩霖婴儿时起,即有桃姐一手照顾长大。李恩霖一家人信奉基督教,李恩霖小时候经常和母亲周末一起去教会参加礼拜。桃姐因为自卑——不认识字,不能读圣经唱赞美诗,一直拒绝和他们去教堂。直到她后来心脏病发作,在李恩霖母亲的鼓励下,才受洗成为基督教徒。

成为基督徒的桃姐依然忠诚于仆人身份,未曾离弃李家。后来因病主人家把她送进了一家老人院。李恩霖曾感怀“我们是主仆关系,不如母子关系那样复杂,少了期望和冲突,在一起时反而轻松愉快。”此后,在老人院中的这位佣人桃姐,得到了她“主人”的细心照顾。基督信仰里谦卑和温馨的一幕在这对“主仆”之间真实上演于现实生活中。

李恩霖说:“她住在老人院时,我曾带牧师和教友一起去探望她,在精神上给她很大安慰;她最后居住的老人院,也是香港基督教团体开办的,使得她能够继续参加礼拜和祷告。”

2006年,做了60年女佣的桃姐去世。告别仪式在教堂举行,一生坚信主,以佣人之身走过一生的她在生命终了之时,凭着信仰缓解了一切的病痛。

桃姐去世后,李恩霖保留了桃姐房间的摆设。柜子、箱子里的一件件物品,让他想起它负载的人生记忆,他把那些曾经遗忘掉的记忆,写在了笔记本上,后来又写成了电影剧本,找到了许鞍华。

自此,桃姐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与敬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