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郁金香·人的全然败坏”谈起

加尔文的“郁金香神学”,第一点就是“人的全然堕落、人的全然败坏”。这一观点一提出就遭到诸如阿米念等的反对,他们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批判与调适。其实,加尔文的这一观点是完全基于“神本主义”,即从“神”的角度来诠释信仰。有着深厚信仰根基的信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在“神学”理念与思想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我们的信仰除了对信者进行“神学”培训与教导,还要面对慕道友与未信教群众。如果我们对一个没有任何信仰根基的人,一开始就灌输深奥的理论,那么他们是很难接受的。信仰需要循序渐进,对于慕道友,从未信者到信徒,是有一段过程的。这个过程,我想“神学”里的刚性理论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我们在其间灵活地运用一些“人学”里的柔性东西,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加尔文和阿米念的理论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千古不变的哲学问题:即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中国的亚圣孟子主张“性善论”,于是衍生出“以德治国”,法家的荀子主张“性恶论”,于是衍生出“以法治国”。单纯的“性善论”,那是忽略了人性中的弱点与阴暗面;单纯的“性恶论”提出的各种惩戒制度,那是践踏了人性的尊严。只能说人性是具有两面性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人性虽然复杂,但也有其规律性,即环境、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熏陶,让其或善或恶或有所改变也有所扭曲。

对于人性的规律性,最主要的体现在教育学中,因为教育学是始终面对“人”及“人性”这个本体,且可以贯穿整个人的一生之光阴变迁。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我个人其依据是:相信人有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我国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也是与蒙特梭利一脉相承。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有的家长会管控孩子的吃糖果很严格,但是如果家长放心地将糖果交到孩子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不会吃糖果毫无节制,孩子有自己的分寸与节奏。尹建莉老师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她自己的育儿方法,于是有的家长就开始模仿她的教育方式,可是许多家长反映更多的时候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其实,这些家长就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教育的不可复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搬硬套不可行,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一个人是不会对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产生长久的兴趣,这是一个教育铁律。可为什么有许多人对“酗酒”、“电子游戏”这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呢?那是因为这个人的生命元素密码出现的问题,即教育环境、生长氛围、家庭建设等问题的因素。一个人没有羞耻感、尊严丧失、无节制的表现都是其生命尊严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与摧毁。

国学大师齐善鸿讲了一件事情,说他曾经就职于监狱系统。当时有个犯人,死也不肯招供自己的罪行。执法人员用尽了各种办法都行不通。后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到这个犯人的出生地老家,以及他工作过的地方,去搜集他所做过的大大小小的好事。当齐善鸿跟这位犯人进行交谈,将他所做过的好事一件一件地说出来的时候,他是彻底破防了,说:“要不是你提起来,我还不知道自己做过这么多好事。”当一个人被触碰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他也就对齐善鸿没有了任何的防备戒心,顺利地录口供。当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被人告知“他是一个好人或曾经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或对他人有帮助的人”时,他看到了自己在幽谷之中一点价值感与成就感,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即发光的自己、发亮的自己。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类寻寻觅觅、挣挣扎扎,到最后都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如何?”这是一个人的尊严之体现、价值之体现,同时也是自我的位置之所向。

信仰理论中的“人性全然败坏、人性全然堕落”,绝不能与“生命、尊严”脱节。譬如:智慧书中的妓女悔改,主给她的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众人都在批评、指责,甚至是要将她打死的情况下,唯有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这里的“不定罪”,不是姑息她的罪,而是在真理的基础上给予女人一份恩典。这恩典是饶恕,是爱,是怜悯,是女人获得新生的唯一的救命稻草。

人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很难用一句话的理论来概括,可以听听下面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表弟小强小时候调皮捣蛋,他妈妈叫他“本拉登”。表弟来到我家,每次都表现得很乖巧,也不闹也不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表弟在家和在别人家完全是两种状态。经过观察分析,归根结底在于表弟的妈妈以及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小强的妈妈脾气暴躁,一张嘴更是厉害,对孩子是不停地数落。这种高压的母亲教育使得表弟变成了一头小野狼,难以驾驭。而当表弟脱离他妈妈的管辖范围,心理相对轻松、自由了许多,又加上我们不会对其横加指责,所以他就会乖巧顺服许多。

第二个故事:一位资深的心理学传道者,精神与心灵的高度达到了圣者。他的邻居是一个底层的沉溺庸俗生活的老者。传道者无法在邻居身上看到一点点的美感,因此就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将其忽视。可就在有一次,传道者弹奏赞美诗之时,邻居驻足了好久,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整个人就进入了神圣的光照之中。而就在两个人一同相约前往朝圣之山时,来自底层的邻居对于朝圣的热忱与虔诚跟传道者是相差无几,甚至底层邻居所能感悟到的灵性世界有时也是传道者所无法抵达的。

是的,表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不再暴虐、不再叛逆,你能说他的本性就是“恶”的吗?

底层人士可能生活中是庸俗、一团泥沼,可谁也不知道他内心对于灵性世界的感知与触觉也是非同一般的。

因此,以马内利修女才说:“任何阶层、任何位置、任何状态的人都可以被圣爱所拯救。”

旧约是“罪与罚”,新约应该是“恩典与真理”,而真理与恩典的顺序应该是先恩典后真理,只有给予他们恩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有所皈依的,他们才会有接受真理、遵循真理的力量。

信仰生活谈“真理”与“认罪”,必要与“生命”、“尊严”相关联,唯有将“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并从生命整体观的角度给予尊重、理解与同理心,这个人才会真正地爱己爱人,并在爱中感知到恩典的源头,从而生命涌出活水的源泉。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